編者按:中國孩子到國外留學,究竟怎麼情況的?是每天微信朋友圈裡的吃喝玩樂嗎?是在哈佛淩晨4點燈光下的埋頭苦讀嗎?長沙東方學校聯合招商銀行發起的“湘約美利堅,名校探訪之旅”活動之際,紅網時刻記者來到紐約、波士頓、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矶等地名校 ,傾聽中國留學生不為人知的故事,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揭秘他們在美國的現狀。今天系列報道《看見——直擊美國的湖南留學生》為您帶來《走進哈佛和麻省理工,有多少“想不到”?》
紅網時刻記者 譚忠欣 美國波士頓報道
哈佛大學,麻省理工,這如雷貫耳的高等學府名字,在中國社會可謂家喻戶曉。“湘約美利堅,名校探訪之旅”自然不能落下這兩所世界著名大學。
沒有想到,哈佛和麻省理工都坐落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市,這座隻有10萬人口小城市卻是一座擁有兩所世界著名大學的名副其實的大學城。
在國内的大學中, 幾乎每個大學都建有一個或幾個高大、宏偉、氣派的大門,最讓我意外的是,這個在世界排名頂尖的哈佛大學的校門,竟然簡陋到連我們中國一座普通中學都不如。哈佛大學的校門雖然有好幾處,卻一律狹窄,紅磚鐵門,再尋常不過。
哈佛大學的校門雖然有好幾處,卻一律狹窄,紅磚鐵門,再尋常不過。
可我們卻發現,哈佛狹窄簡陋的校門成了今日哈佛一景,無論哪裡來的遊客都會特地在哈佛簡陋的校門前留影。
哈佛雕像,來此的遊人幾乎都要搶着與它合影。
走進校園,迎面就是出鏡率極高的哈佛雕像,來此的遊人幾乎都要搶着與它合影。據說摸他的鞋子能夠帶來好運,幾乎所有與銅像合影的遊客都不約而同地擺出了相同的Pose。
哈佛的中國元素:古代專門駝石碑。
在哈佛竟然還有一處中國元素:古代專門駝石碑。此碑龍首龜身,上馱巨大碑石,是1936年哈佛大學300周年校慶時,中國的哈佛同學會送給母校的禮物,雖曆經北美風雪年複一年的沖刷,仍曆久彌堅,斑駁中更透出曆史的厚重。碑的标題是“哈佛大學三百年紀念”。全文如下:
“文化為國家之命脈。國家之所以興也繇于文化,而文化之所以盛也實繇于學。深識遠見之士,知立國之本必亟以興學為先。創始也艱,自是光大而擴充之,而其文化之宏往往收效于數百年間而勿替;是說也,征之于美國哈佛大學滋益信之矣!”
漫步哈佛,迅速感受到濃濃的學校氛圍,喚起了對美好學生時代的記憶。哈佛校園内,多數建築都是具有英倫風格的紅磚房,普遍已有200多年曆史,身處其中,不自覺的有一神神聖、高雅、甯靜的感覺。
哈佛校園内,多數建築都是具有英倫風格的紅磚房,身處其中,不自覺的有一神神聖、高雅、甯靜的感覺。
哈佛大學圖書館,建于1636年,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全球藏書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在全美藏書最豐富,連國會圖書館也甘拜下風。
從波斯頓市的劍橋區的哈佛校區往上走, 不遠的就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區, 她也緊鄰在查爾斯河的河邊, 在麻省理工的校區邊的查爾斯河上的大橋, 取名為哈佛的大橋, 在名為哈佛大橋的附近地區,就是麻省理工的教學樓、實驗樓。
麻省理工的校園大樓。
麻省理工的校園不大,沿查爾斯河蔓延約1.6公裡, 比哈佛本部還要小一些。一條橫跨查爾斯河的哈佛大橋把學校和波士頓後灣區連在一起。中央校區是由建築師威廉·W·博斯沃思設計的一組十幾幢全部用封閉的走廊相互連通在一起的建築群,互相連通的設計是為了方便人們往來于各個院系之間,不論嚴寒酷暑,師生們的學習、工作、娛樂等活動都可以風雨無阻,在學校内來往穿行。
充滿傳奇色彩的“無盡長廊”。
同許多美國大學一樣,麻省理工的校園是開放式的,沒有圍牆,沒有人看守大門,外人可以随便進入參觀。
草坪、綠樹、雕塑環繞點綴的校園。
我們從麻省大道西面7号樓高大莊重的門廊,走進充滿傳奇色彩的“無盡長廊”,盡管時間倉促,步履勿勿,這所世界名校濃郁的科技氛圍,濃厚的曆史積澱和獨具的理工風情,草坪、綠樹、雕塑環繞點綴的校園建築,勿勿往來與跑步健身的莘莘學子,查爾斯河的旖旎風光,以及浏覽未盡的遺憾,無不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