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班,工作間隙,跟同事聊起來各自的大學生活,同事問我畢業于哪所大學,我說畢業于洛陽師範學院,同事立馬說她到過洛師校園參觀,校園很漂亮,有個大大的湖,還有天鵝。我心想同事說的一定是洛師的伊濱新校區,新校區建設的确實很漂亮、很現代化,一片新氣象,但于我而言,卻稍顯陌生,因為在新校區還沒建成的時候,我已經從安樂老校區畢業了,未能在新校區上過一天課、生活過一天,說來也略有遺憾。
新校區固然很好,但最有感情的還是老校區,洛陽師範學院老校區位于洛陽市洛龍區安樂鎮龍門大道71号,校門不大,卻古樸典雅,上面“為人師表、敬業奉獻”八個大字是洛師人會永遠記得的校訓。
老校區正大門
”為人師表 敬業奉獻”校訓
進入校園,正前方是老圖書館,兩邊是物理系、化學系的教學樓,教學樓旁有一棵櫻花樹,每年的3、4月份櫻花次第開放,好多同學會來拍照。
大門前校園廣場
教學樓旁邊的櫻花樹
化學樓
作為老校區的地标性建築,逸夫教學樓幾乎是所有學生都來上過課的地方,外觀呈磚紅色,頂部設計很像一頂學士帽,這座教學樓是邵逸夫先生所捐贈,故名“逸夫樓”。
逸夫教學樓
在老校區西區1号宿舍樓附近,有一條路被同學們稱為“天使之路”,并不是真的有什麼天使,而是因為這條路兩旁高高低聳立着幾十棵梧桐樹,老校區距離洛河很近,每年夏天,有成千上百的白鹭在這裡栖息,同學們在樹下來來往往,免不了被從天而降的“天使”砸中,故而得名。
成排的梧桐樹
旁邊的白亭
老校區西區的學術廳,是學校各種會議的舉辦地,每周都會有各種講座可以聽,是一個思想與思想碰撞的地方。
西區報告廳
那時候,大部分學生住在中區,中區有很多宿舍樓,二食堂、新圖書館也都在中區,二食堂的飯菜算不上十分美味,但卻實惠、便宜,種類也齊全。
中區第二食堂
中區宿舍樓
中區圖書館是大學期間除了宿舍之外待的時間最久的地方,平時作業、畢業設計、考研....所有的課外學習幾乎都是在這裡完成的,這裡承載了太多美好的回憶。如今的圖書館已經翻新,變成了洛陽市中心圖書館,内部裝修更加現代化,功能也更加完善,每到周末,很多家長帶着孩子過來看書。
中區圖書館
對我而言,大學的很多課程除了在逸夫樓上之外,就是東區教學樓了,東區的教學樓被同學們俗稱為“迷宮”,因為限高,教學樓總共隻有5層,分為ABCDE五區,各區之間用走廊連接起來,曲曲折折,同學們上課找不到教室是常有的事,最好的辦法就是結伴而行,提前出門。如今的東區教學樓連帶操場、宿舍,已經轉給複興教育集團使用,經營着一所從小學到高中的私立學校。
東區教學樓
東區教學樓
轉眼間,從洛師畢業已經8年有餘,老校區4年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至今仍曆曆在目,它留給我的是不一樣的感動和快樂,我會用一生去回憶!
如今的伊濱校區很美很大,學校這幾年的發展也很快,相信洛師會越來越好,桃李滿天下!
你記憶中的洛師老校區是怎樣的呢?歡迎留言交流!
附:伊濱新校區美圖
正大門
藝術學院
如意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