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共從容
天天坐在窗前看春天,看過去了一整個春天:窗外的樹泛綠了,樓下的幾樹紅梅花開了,遠處小花園裡的杏花開成一樹雪白了。眨眼間,紅梅花在一場春雨中零落成泥,那樹杏花也慢慢抖落了一襲花衣。校門外牆邊的一排櫻花又開的熱鬧起來,透着栅欄搖弄着粉紅色的花影。還有樓角一棵紫玉蘭,或是少了春光的眷顧,多日都是含苞待放的模樣。待到前日複課返校,隻剩下油油的綠了。
春已暮,終究是辜負了這個春天了,便生出絲絲憾意來。
午飯後,坐下來。辦公室外的陽光充足,朗朗的天。随手打開一本剛到手的書看起來。書的扉頁上,作者題着:“一切有時,且共從容”。書是在孔夫子舊書網淘的,九成新,三折錢。這書本是作者贈與友人的,如今輾轉到了我的案頭。這字當然也不是寫給我的,卻一下子入了心。停下來時,就忍不住撫字思量一番,越思量越覺得好,心登時明亮亮的:急什麼,又躁什麼,憂什麼,又愁什麼?該來的會來,想走的也留不住,且從容面之,不是很好嗎?念此,如悟道般,多了一份釋然。
是啊,誰能擋住時間的腳步呢?流光容易把人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萬物皆有時,花開有時,花落有時,該長大的,終要長大;該老去了,必将老去。轉頭,再看窗外那暖暖的陽光打在綠葉上,明晃晃的,心便安了,靜了。
這是個浮躁的時代,更需要靜下來讀讀書。讀汪曾祺的《翠湖心影》,他說,翠湖給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療養啊!”這話若用在美好的書籍,美妙的文章上,則更為精妙。特别是在封控的日子裡,病毒禁锢我們的腳步,又似乎總在撩撥着我們的情緒,挑戰着我們的理智。幸好還有那麼一些時刻,無奈、躁動被一紙墨香治愈着,逼仄的空間在文字裡活色生香起來。
曾經看過一句話,他說:“我們有多長時間沒有靜下心來,認真地讀完一本好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看一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我們是不是缺少了什麼。”常常莫名想起這句話,看來,我的生活中真的缺少了什麼。閑下來時,是不是關注一下自己的内心,把看手機的時間用來多看看書,多看看靜谧的星空呢?
我們的現狀是,好像永遠在忙忙碌碌着,在奔波追求着一些東西。有時候厭煩喧鬧,卻又害怕孤獨;有時候鄙視功利,卻又追求擁有。我們不是停不下來,可能是沒有想過要停下來。所以,生活中缺的最多的就是從容。
一本書看過,仿佛一恍之間。天暗了下來,窗外樓宇的燈明了,夜色幽冥。很久沒有這樣啜口清茶,嗅着墨香,端端的坐上一個下午了。幸在無人叨擾,沉潛安靜。起身,伸伸腰,忽念起光陰這詞來。光陰!多貼切啊!白日有光,無光則陰,此謂之光陰吧!
難得偷得浮生半日閑,更難得的是擁有了半日從容的心境。
壹點号 漂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