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床前明月光古詩哪個季節

床前明月光古詩哪個季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2:08:5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引導了很多孩子進入古代詩歌的優美天地中。

以前,大人或老師一般都這樣理解這首詩的内容:大詩人李白從夢中驚醒,看到床前一地如霜的月光,心有所感,推窗見月,低頭想家。

床前明月光古詩哪個季節(床前明月光詩人在井旁)1

《靜夜思》配圖

對于詩句中“床”字的理解,現在卻有了不同看法。這一兩年,流行這樣一種看法:這“床”并非我們想象中的睡床,而可能是一把小馬紮!這種看法從《百家講壇》中開始流行起來,如今似乎成了主流。

在唐朝以前,中原地帶的近鄰遊牧民族,往往随身攜帶類似于今天的馬紮一樣的坐具,下馬的時候就能把馬紮打開坐下。傳到中原後,因為是少數民族的物品,所以被稱作“胡床”。大概有人說了,這不一把折疊椅嗎?怎麼起個名叫“胡床”?這就要回到古代漢語的語境了。

在古代,床不僅是卧具,也是坐具。寫作于東漢時代的說文解字裡面,對床的解釋是“床,安身之坐者”,說明當時床主要是指坐具。承擔坐具功能的床叫坐床,上面當然就沒有鋪蓋枕頭了,中間可以安放小桌案,和現在沙發和茶幾的功能類似。大的可以容納十幾個人在上面,古人說的在床上看書、寫字、進食,和朋友交流,當然就是指這種坐床了。真正用來睡覺的床叫“寝床”,也叫“卧床”,這和現代的床功能是一樣的。另外,還有一種叫“榻”的小床,類似于如今的沙發床或折疊床。不需要的時候,可以懸挂或收納起來。榻一般放在書齋或客房,休息的時候可以坐坐,或者給客人留宿用。榻和床形态上有比較大的區别,床更高大寬闊,榻更狹長低矮。

而在唐代,床和胡床經常通用,例如白居易有詩雲“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如果把床理解為我們現代的睡床,怎麼能放進小舟裡呢?

據考證,唐代建築的窗戶非常小,躺在床上無法看到月亮,甚至也無法看到月光,必須要下床走到室外才能“望明月”。回到《靜夜思》中來,如果把床理解成小馬紮,也就是折疊椅,李白這首詩就好理解多了,詩人是專門在院子中坐在小馬紮上賞月,這才引起了思鄉之情。

床前明月光古詩哪個季節(床前明月光詩人在井旁)2

可以折疊的馬紮

還有一個證據就是李白的《長幹行》,裡面有名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如果理解為兩個孩子繞着床跑來跑去,想想看,那場景是不是非常詭異?但如果換成繞着你的小馬紮轉了一圈又一圈,可就正常多啦!

這樣一說,好像《靜夜思》中的床就是那小馬紮了?

不!下結論不要那麼草率。

讓我們先看看其他的證據。翻開一本古漢語詞典,找到“床”這個字的解釋,可以看到“床”的有一條解釋是:井上圍欄。

再回頭仔細揣摩《靜夜思》詩的意境,覺得這個“床”字,似乎“井上圍欄”的說法比較合适。

過去農家院落裡一般都有水井,位置通常在院子東牆或南牆下,為了提醒人防止無意掉下,井口周圍或者用石頭砌一個高于地面的台子,或者圍一圈圍欄,也就是“井上圍欄”。這東西電影電視劇裡常見,在農村到如今也還有。

床前明月光古詩哪個季節(床前明月光詩人在井旁)3

用水泥石塊砌的“井上圍欄”

古有“鄉井”之說,人們常常把鄉和井連在一起,文學作品中以“有井水之處”喻為故鄉的更是很多。

從《靜夜思》詩的意境看,可以想象這樣一幅畫圖:詩人在院子裡散步,見水井進而聯想到家和家人、家鄉,看着滿院清輝,舉頭望着月亮,怅怅然發出相距千裡共一婵娟的思鄉之幽情。

這種由井及鄉、由月生慨的思維過程是在情理之中的,也比較符合生活情境。

前面說過,睡床的說法基本上站不住腳,馬紮的說法也有不妥,也不夠詩雅。既是思故鄉,就不是在家裡,客棧也好朋友家也好,提個馬紮子坐到外邊發呆看月亮,不合常情,也不像詩仙的飄逸性格。想象成詩人在院子中随便走走,無意之中走到井邊,進而望月思鄉不是更合理嗎?

簡單的一個漢字,卻蘊含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在裡面。如果我們不去深入了解其含義,完全可能會誤解古人文句的意思呢。

古文一字多解是常态,對古人的作品有不同理解也很正常。對“床”字的理解,不知道你贊同哪一觀點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