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動物#
兔子為什麼叫“兔子”?一種說法是“文王吐子”。在《封神演義》中,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其長子伯邑考救父心切隻身涉險,被妲己陷害做成肉餅并送給文王吃,文王知道肉餅是長子伯邑考,但為了回到周土,強忍悲痛食下,蒙騙過關後想張口吐出腹中的肉餅,結果吐出了三隻小白兔,他掐指算到這是伯邑考三魂所化,悲痛欲絕。後女娲令嫦娥下凡,将小白兔帶到月宮。因為這個小動物是文王吃了兒子伯邑考的肉吐出來幻化的,所以後人叫它們“吐子”,再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兔子”。
還有一種說法是“兔,吐也”。漢代以前,大家都認為兔子沒有雄性的,所有的兔子都是雌性的,《博物志》記載:“望月而孕,口中吐子,謂之兔。兔,吐也。”說的意思就是雌兔子看月亮就能懷孕,而兔子就是由這裡的“吐子”而來。
兔子的祖先是穴兔,分布在歐洲北部、西部和非洲的阿爾及利摩洛哥等地,先秦時期,穴兔流入我國,《瑞應子圖》記載:“赤兔上瑞,白兔中瑞”,因為白兔是灰褐色兔子變異而來,在當時極為稀有,各地一但發現就會進貢給皇上,以顯示君主賢明,四方安定。
在古時候祭祀是極其重大的事情,而祭祀用的牲物除了六畜(牛、馬、羊、雞、狗、豬)還有兔子,因為古時候戰争頻繁,馬是軍隊戰力的一種體現,一般不會輕易殺馬,因此,在祭祀牲物中用兔子逐漸替代了馬,這也使得兔子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了深層次的内涵底蘊。
關于白兔的神話傳說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嫦娥奔月,傅玄《拟天問》記載:“月中何有?玉兔搗藥”,李白《拟古十二首之九》說:“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杜甫《月》說:“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這些美麗的傳說和記載使玉兔的形象愈發豐富。
民間流傳着一種說法,就是因為兔子豁嘴,孕婦懷孕期間不能吃兔子肉,不然生出來的孩子容易豁嘴。
宋代陶谷《清異錄·馔馐》記載:“犯羹,純兔。”因為兔為生肖,屬犯,因此管兔肉湯叫犯羹。另外也有贈兔畫的風俗,祝福受贈的孩子将來健康安定,一帆風順。
神話傳說、民間風俗畢竟少有科學依據,孕婦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還是要遵從醫囑。
由“兔”字派生來的一些字“逸”字。《說文解字》認為“逸字表示兔子善于跑”,例如:超逸、遊逸等詞彙。
三個“兔”字疊加在一起念“fu”,現在也做“赴”,表示急速、跑得飛快的樣子,例如:急赴。
“冤”字。《說文解字》記載:“屈也。從兔、從冂。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讀“fu”
家兔吃什麼?兔子是素食動物,主要吃草葉、樹葉、根莖、花朵等,人工飼養主要以青草、幹草為主食(不是以胡蘿蔔為主食的哦,以胡蘿蔔為主食兔子可能會挂掉的......),一般情況下,家兔每天攝入的總能量是基本不變的,在條件适宜下,一般都能通過自由采食的方式獲得足夠的能量來滿足自身的機體需要。
蛋白質(%) |
24.25 |
脂肪(%) |
1.91 |
能量(KJ/100g) |
678 |
膽固醇(mg/100g) |
65 |
賴氨酸(%) |
9.6 |
煙酸(mg/100g) |
12.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