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圖
5月18日,星期六,我參加了由洛陽網組織的東宋官莊塬櫻桃嘉年華采風暨“山水田園•秀美洛甯—東宋篇”攝影采風活動。50多名攝影師先到丈莊村的程家大院拍攝古建築,然後到官莊塬村拍攝櫻桃豐收的場景。
活動安排得挺緊湊,洛甯人民挺熱情,大家普遍感覺收獲不小。制作美篇,作為留念。
程家大院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甯縣縣城東北10多公裡東宋鄉丈莊村,系清朝初年(康熙二十年)敕封骁騎将軍程福亮故居。程福亮為宋代名人程颢、程頤的22代孫,順治八年篆升懷慶府總兵。
大院北靠崤山,南臨渡洋河,占地28畝,5套三進式宅院圍繞程氏祠堂依次排開,結構嚴謹,氣勢恢弘。一座女紅、炮樓合而為一的巍巍繡樓,可謂豫西一絕。
大院由官府樓(繡樓)和五座大宅組成,占地20畝,繡樓為磚木結構傳統建築,共五間三層。四合院建築,原有房舍154間,花脊鸱吻獸,樣式獨特,豫西罕見,現房内尚有保存良好的木刻精細,圖案清晰,式樣古樸。
五個宅院共有主房136間,裙房18間,院内建有光祿寺,程祠、春風亭,立雪閣等,所有院門前均有石鼓、石鐘、上馬石、門牆等精美磚雕,另有二程祖祠,有禦書“學達性天”匾敬于祠内。祠内有二程夫子祠碑,系清乾隆28年4月,兵部尚書左都禦史總督直吏軍務、辛酉拔貢方觀承撰文,清代名書法家程之麟楷書。
整座程家宅院氣勢恢宏,古色古香,翠竹片片,堪稱古代封建等級建築的典範,具有極強的文化考古價值,也是一部研究古建築和封建社會人文曆史的活辭典,同時也是程氏族人尋根祭祖的好去處。
丈莊村村民絕大部分姓程,是北宋理學大家程颢、程頤的後人,文化底蘊深厚,程家大院人才輩出。
程颢、程頤,均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兄弟兩人為洛陽籍。明朝正德年間,程頤的第十二代孫程仕謙是一位遠近知名的大商賈,他在經商之餘用心讀書,不但經常到登封、伊川等地講學,而且還在永甯(即今日洛甯)修建了二程書院。由于永甯曾是“二程”傳經講學的地方,于是程仕謙說服了家人,從嵩縣舉家遷到永甯的鄭家莊,也就是今天的丈莊村。
從此,河南程家一脈除了夏邑脈、上蔡脈之外,又形成了永甯一脈。永甯脈的特點是偏重入仕,僅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間,就相繼湧現出兵部武庫司郎中程湛、骁騎将軍程福亮、淮安知府程懋等衆多名人。
繞到後院,看著名的繡樓。
東邊宅院的繡樓,為當地一景。甫進丈莊,便能看到一座十幾米高的巍峨建築,遠遠望去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碉堡。走進細看,繡樓為典型的磚木結構傳統建築,共3層5間。
第一層構造有如窯洞,為磚拱結構,無梁;第二層和第三層之間為木制樓闆。繡樓足有四五層樓高,正面隻有7扇小小的窗戶,每扇寬不足半米,鑲嵌在如此高大開闊的牆體上,顯得壁壘森森。樓體牆壁厚實,窗戶門框都是鐵制的。
繡樓是舊時候女人做女紅的地方,建在後院,隐蔽又安全。之所以建得這麼高大堅固,是因為它既可以做繡樓,又可以做炮樓。如果遇到土匪,這裡也是安全的避難所。
遙想當年,程家初長成的小姐們,是怎樣被圈禁在這裡,一針一線繡着寂寞,繡着最美好的年華,繡着那些朦朦胧胧的女兒心事的?
精美的磚雕和脊獸。
如今的程家大院,2006年9月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丈莊村又被收錄至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
村委會門口,91歲老太太,耳聰目明。
第二站:東宋鎮官莊塬
10:10 到達官莊塬櫻桃基地(官西村)→下車集合
10:10 召集網友采摘園前合影(拉旗)
10:15 入園采摘、自由拍攝
11:40 集合前往→東宋鎮就餐
大粒櫻桃熟了
模特挺漂亮,演技也到位
每斤10元,都買點吧
采摘櫻桃挺不容易
順豐快遞,服務到田間地頭
攝影師風采
看見我了
歡迎大家到洛甯縣東宋鎮來投資、旅遊!
中午發的朋友圈,這麼多人點贊。
圖片入選河南攝影網
發姚黃魏紫老師幾張作品
發張民老師幾張作品
發雲中明月老師幾張作品
作者簡介:巴圖,男,漢族,洛陽人,60後,洛陽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喜歡人文曆史、旅遊攝影,利用周末等業餘時間走街串巷,拍照、訪古,抽時間查資料、作美篇。擅長以圖文并茂的美篇形式宣傳洛陽的文化、曆史和風土人情。2019年在河南攝影網、琴影悅拍、手機光影、旅行者畫報等公衆号發表作品上百幅;7月11日河南攝影網出了攝影專輯《接地氣的攝影家——巴圖》;7月22日在《洛陽晚報》出專版《他用鏡頭講述洛陽故事》;全年創作美篇139篇,在洛陽攝影網、河洛微遊、天地史話、新安微生活、新安城市熱線、《攝影拍客》、今日頭條等媒體發表作品二百餘篇(次)。人生格言:健康快樂,簡單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