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富士康風雲人物介紹詞

富士康風雲人物介紹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0 18:00:20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 通訊員 舒欣 鄭紅

富士康風雲人物介紹詞(深圳内刊主編故事之富士康鴻橋總編輯向延華)1

【自1992年《萬科周刊》創刊始,深圳企業内刊已走過30年曆史。如今,面臨融媒體發展的新時代,内刊人在各自的陣地上進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為記錄他們忙碌的身影,了解深圳内刊業的現狀與未來,近日,記者走近這些深圳内刊業精英們,不僅回顧峥嵘往昔,更傾聽他們當下的努力和思考的聲音。】

本期,《深圳内刊主編故事》采訪富士康企業文化總監、《鴻橋》總編輯向延華,聽這位從業20餘年,被譽為深圳内刊界“元老級”人物的内刊人講述與文字、與企業、與媒體打交道的故事。

“從大學老師到内刊主編”

向延華,湖南溆浦人,1992年畢業于湖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同年9月就職于湖南林業專科學校,主講大學語文、公文寫作。

富士康風雲人物介紹詞(深圳内刊主編故事之富士康鴻橋總編輯向延華)2

從長沙到深圳,隻因為一句話、一首歌。聽起來,這個過程很“文藝”。但事實的确如此,向延華回憶,1995年,那是一個奮進的年代,“我應好友之邀,來深遊玩,并随之參觀富士康位于寶安西鄉107國道邊的深圳海洋廠。進大門,右轉第一棟建築一樓轉角處,見一正衣鏡,上貼一副标語,内容為‘品質是價值與尊嚴的起點’。朋友介紹說,這是郭台銘先生的嘉言。

當時的我,睹此标語,深受震撼。感覺郭先生從工業制造中所獲得的感悟,已升華至人生哲理的高度,展現了非凡的眼界和格局,足以振聾發聩、導正人心。我就想,具備如此眼界和格局的企業家,肯定能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随後,在朋友介紹下,我當即決定放棄内地高校教職,加入當時不過區區幾千人的富士康。”

“其實,在此之前來深圳的路上,我也曾被一段歌聲打動過。”向延華仍記得當年在富士康進廠面試的環節,他說:“主管問我,從内地城市到深圳,有何感觸?我說,來深路很漫長,長途車無聊難坐,但車到深圳地面,接近傍晚時分,路過一處巨大的在建樓宇的腳手架下,居然傳來了泥瓦工唱歌的聲音,雖然歌聲嘶啞,但唱得相當用心且動情,足以使我對那個辛苦的、樂觀的勞動者充滿敬意。這是讓我最感動的一幕,居然使我愛上了這個忙碌、奮進的城市。所以,我決定留在這裡,與這座城市一起成長。我記得,面試主管邊聽邊點頭,也許,他也感同身受。”

向延華講起這些,感覺就在昨天。20多年過去,那副标語的每個筆畫,那一段歌聲的每個音符,依舊讓他動情。于是,這些感受都被他寫在近期的随筆《雲端上的歌聲》裡,“20多年後,我又在南方夏日迷蒙的晨光中,聽到了‘善建者’的歌聲。在一陣叮叮當當的工具碰撞的聲音裡,這歌聲反倒是一種最出格、最夢幻、最優美的存在。”

“刊物與企業共成長”

富士康風雲人物介紹詞(深圳内刊主編故事之富士康鴻橋總編輯向延華)3

“内刊的發展與企業的成長密不可分。”向延華告訴記者,當時的富士康,在電腦外涉及周邊産業開始崛起,電腦用連接器是其主打産品。彼時,公司雖小,但已處于科技潮流的主航道,整體呈現高速成長态勢,多家知名國際IT公司都成為其戰略客戶。

“加入富士康後,我成為其深圳總部人力資源部幹部訓練中心的一名培訓管理師,工作方向為幹部培訓管理,兼顧技術工培訓管理。自己也擔任講師,主講《公司簡介》《企業文化》《郭三條诠釋》《從業道德》等。”向延華表示,不論在何崗位,都是鍛煉和學習。1996年初,已創刊近一年的集團刊物《鴻橋》,在提升辦刊質量上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當時的HR主管決定讓向延華從員工培訓,轉型為企業文宣,首先從刊物再造打開局面。于是,向延華進入《鴻橋》,正式成為一名内刊人。

富士康風雲人物介紹詞(深圳内刊主編故事之富士康鴻橋總編輯向延華)4

向延華表示,當時刊物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一)排版用繁體字系統。由于編輯部工作人員一直在簡體字環境中學習成長,對繁體字識别和應用上有一個艱難的适應過程,而刊物出刊是不能容錯的,所以時間上很急迫。(二)辦刊品質達不到集團公司創辦人郭台銘的嚴格要求。(三)當時富士康已經邁上成長快車道,集團領導也崇尚“大即是美”,這就對刊物運營主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接手《鴻橋》後,向延華從各方面對刊物展開再造。他介紹說,首先,自編《繁簡對照表》,将最易出錯的繁體字予以識别和規範使用,然後再過渡到全刊均使用簡體字系統;其次,明确刊物定位——“整合人文平台,宣達科技使命”,同步落實“大即是美”,适應員工踴躍投稿見刊的訴求,先将《鴻橋》月刊擴容為136P,後來又将其技術相關欄目獨立出來,另創《技術暨品質》雙月刊;此外,推行組稿作業的“事業部責任制”,讓各事業群輪流擔當主要組稿任務,并與市新聞出版局和市出版業協會密切合作,接受規範和專業的指導。

再造後的《鴻橋》月刊,從此走上了辦刊的正軌,而向延華也正式成為集團公司文化總監、鴻橋系列刊物總編輯,并兼職集團公司總部單位工會主席,先後榮獲集團最佳主管、深圳十佳内刊主編、優秀工會工作者等榮譽。

“知識改變命運”

富士康風雲人物介紹詞(深圳内刊主編故事之富士康鴻橋總編輯向延華)5

如今,向延華仍記得《鴻橋》月刊創刊号上,集團公司創辦人郭台銘的題詞:“緻富士康所有同仁: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請謹記在心——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工作中學習,學習後工作;胸懷千萬裡,心思細如絲。”

經過多年耕耘,以《鴻橋》月刊為基礎,富士康成立了鴻橋文化傳播中心;然後以鴻橋文傳和影視文傳為主力發起部門,籌組成立了集團宣傳部,業務功能涵蓋集團性的刊物、網站、新媒體、電視台、廣播站、文史館、廣告部、動漫部、書畫部、社會公益部等。刊物方面,以《鴻橋》月刊為母刊,衍生了區域性月刊《鴻橋·華北版》《鴻橋·華西版》,員工漫畫季刊《鴻橋·富漫》,員工健康季刊《你好富士康》(與集團健衛單位合作)。鴻橋先後還創辦了《品質》(月刊,共8期)、《技術暨品質》(雙月刊,共57期)等。與此同時,為适應移動互聯和多元社交的需求,鴻橋文宣也開始轉型。刊物方面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發行;網絡文宣重點運營集團内最大的綜合性内網:富士康文化網,兼營簡體版集團官網和員工才藝及交友等相關網站;新媒體業務主要以鴻橋公衆号、視頻号為陣地;鴻文館(鴻海-富士康文史檔案館的簡稱)建立了集團級海量文檔的數字化管理系統等。

向延華表示,很慶幸,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現任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以及其他主管,都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也為此投入相當大的資源。集團各事業群、集團人資、工會聯合會、富士康大學等單位,也對文宣單位在企業文化建設和傳播上助力良多。即使在這幾年疫情期,刊物出版始終如常,“沒有減少一個字。“作為刊物負責人,向延華表示,面對融媒體時代,内刊刊物不僅是傳達、溝通的内部刊物,更是整合性、專業性、時代性、頗具品味的專業媒體,“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要不斷思考,并付諸實踐。”

面對新世代、新人類、新思維、新生态,企業文化建設将迎接變革再造的巨大挑戰。向延華認為,作為排名世界500強第20位、擁有百萬員工的智造巨子富士康,企業文化在逐步向精勤、當責、互利、分享的方向疊代演進。企業文化建設尤其需要響應企業轉型升級、員工訴求多元、跨國文化融合、永續經營發展等戰略性營運需求。内刊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反映的是企業經營管理、産業技術發展、員工精神追求的潮流脈動。“在企業文化的變革再造中,刊物将在文宣統籌、文化傳承、平台建設、發展記錄、産品輸出、文創賦能等方面扮演關鍵角色”,向延華介紹說,這也是集團公司對《鴻橋》未來發展的定位與期許。

向延華認為,未來的文化變革,一定是在積累中蝶變,在立新中疊代, “要忙起來,才會感覺時代的律動。未來的文化世界,就是虛實結合的世界,線上線下聯動,無遠弗屆體驗。個人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隻能以創新消弭互卷,以當責跨越橫躺,越忙越創造,越勤越思考。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到今天,依然适用。”向延華說。

審讀:譚錄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