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減稅降費明确了?今年我國要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市場主體高度關注政策發力點随着一系列部署,新一輪減稅降費“施工圖”逐步明确,圍繞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制造業等重點行業,堅持階段性政策為主,與制度性措施相結合,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新一輪減稅降費明确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今年我國要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市場主體高度關注政策發力點。随着一系列部署,新一輪減稅降費“施工圖”逐步明确,圍繞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制造業等重點行業,堅持階段性政策為主,與制度性措施相結合,加大減稅降費力度。
減稅降費是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支持市場主體纾困和發展的關鍵舉措。統計顯示,2021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億元,超過年初确定的目标,有效減輕市場主體負擔。
從今年各省份預算報告可以看出,2021年實施減稅降費成效顯著。比如,廣東省全省累計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400億元,超過53萬戶次小型微利企業享受減征企業所得稅政策,近9萬戶個體工商戶享受個人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892萬戶次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享受免征增值稅優惠政策。四川省落實好國家出台的制度性、結構性、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延長免征困難中小企業房産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政策執行期限,全省新增減稅降費近400億元。福建省落實各項制度性和階段性減稅降費措施,累計新增減稅降費超230億元。“2021年減稅降費重點支持制造業升級、中小微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發展,各地認真落實落細各項政策,有效支持市場主體纾困發展。”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财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需要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支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2022年要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去年底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部署今年的減稅降費具體措施,充分體現了“政策發力适當靠前”。同時,财政部等有關部門也密集展開部署、落實。
“今年的減稅降費政策力度更大,覆蓋面更廣。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在當前應對國内外經濟下行壓力沖擊、實施跨周期調節中可以發揮重要保障作用。利用超前财政政策的發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帶動經濟發展,持續增強經濟韌性,并增加稅收收入的基數,達到放水養魚的效果。”李旭紅說。
減稅降費體現出明顯的針對性、精準性。從總體部署看,今年要延續實施2021年底到期的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措施;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促進制造業企業科技創新和更新改造;針對受疫情影響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等特殊困難行業,研究精準幫扶的減稅降費措施。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确定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和服務業特殊困難行業纾困發展的措施,其中首要的就是減稅降費,包括加大工業、服務業所得稅減免力度,今年對中小微企業新購置價值500萬元以上設備器具,折舊為3年的可一次性稅前扣除,折舊為4年、5年、10年的可減半扣除;延長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政策;擴大地方“六稅兩費”減免政策适用主體範圍至全部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延長階段性稅費緩繳政策頗受市場主體關注。2021年四季度實施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部分稅費政策,規模達2162億元。“納稅人繳費人普遍反映,緩繳稅費相當于國家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階段性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表示。今年将這項政策延續實施6個月,将給廣大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
今年減稅降費政策精準度更強。始終堅持與高質量發展的長期目标相互呼應,一方面加大科技創新、制造業等領域的減稅降費力度,進一步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全面提升綜合國力;另一方面堅持對中小微企業及特殊困難行業的纾難解困,保民生、穩就業,充分發揮财政效能,助力經濟穩中有進。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如何落實落細、快速直達市場主體?對此,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負責人戴詩友表示要從5個方面着手:征管配套做到“快”、宣傳輔導做到“精”、享受優惠做到“簡”、落實督導做到“嚴”、政策效應做到“明”。
“今年的減稅降費更為注重科學系統性,在實施中要加強與其他财稅政策措施,以及貨币政策、産業政策等協同配套,形成更強的政策賦能。要通過優化服務,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地見效,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幫助市場主體恢複元氣、增強活力。”李旭紅說。(記者 曾金華)
來源: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