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個紮心三問:
你被爸媽揍過嗎?
為人父母的你打過孩子嗎?
這些“作案工具”你熟悉嗎?
ε=(´ο`*)))唉,回答個問題,誰歎了氣,誰來了氣?
接下來,我們就要鄭重發聲:孩子,打不得。
不單因為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不單因為咱有“反家庭暴力法”,不單因為“不打不成器”是傳統教育“陋習”,不單因為打罵教育會影響孩子智商情商和身心成長,還因為這一拳一掌一腳下去,摧毀的恰恰是生而為人最可貴的一些東西,比如可愛、純真、好奇、自信、樂天、誠實與善念。
有人說,大人,不過是占了年齡、體形、經驗優勢的存在,要論起“做人”來,孩子教給大人的,絕不比大人教給孩子的少。要與你分享的便是——
《從小孩子身上學到的9個生活态度》
作者丨總是受教于小孩的大人
01
像個小孩一樣,
可以脆弱,可以難過。
大人呢,有時太正襟危坐了。孩子呢,“我開心時/開花/我不開心時/落葉”。
不是越不會被什麼傷到,才證明你越成熟、越強大。表達不滿,讓對方清楚地知曉你的态度,好停止令你難受的言行。“我現在有點傷心” “你剛剛對待我的方式,我不喜歡”,孩子脫口而出,分分鐘讓你知道他們的感受。
你呢,别悶着憋着忍着,别總在無人時舔舐傷口,試着像孩子一樣,直接用語言表明自己的不适與不悅。
02
像個小孩一樣,
睡一覺(基本)解千愁。
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被我們第一時間抛棄的,正是保證生活正常運轉且人最需要的睡眠。
精力恢複的孩子,會為一天接下來各種安排而興奮不已。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也應該多保持這種心态。借助長睡和小盹,去感受“哈!今天一切皆有可能”。休息好,精力才充沛;精力充沛,才可以掌控自己的世界。
心滿意足的睡眠,稱得上世上最好的“靈藥”之一,讓人更有趣、更聰明、更友善、更漂亮。
03
像個小孩一樣,心系眼前人。
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與你四目相對時、對談時,似乎這個世上隻有你和他的存在。
他讓你感到一種存在感:你微笑時,他微笑;你皺眉時,他皺眉;你點頭時,他點頭。他以簡單的、直接的方式與你共鳴,不是在拍你馬屁,不是在附和你,而是真正想融入你的世界,跟你保持親密。
這樣的專注,真是一件特别貼心的事情:即使他不一定完全同意你、理解你所說的,但卻讓你感到無限的溫柔和尊重。
他的眼裡隻有你,他的這一刻隻屬于你。
04
像個小孩一樣,
對平常日子施展儀式感魔法。
給自己喜歡的一株花或一條小路起個名字,哪怕隻是一塊奇特的石頭又有什麼關系,重要的是你們發生連接之後,你從中獲取了專屬于你的喜悅,從此有株小花、有塊奇石因你而不同的那種。儀式,就是使得這一刻不同于另一刻、使得這一個不同于另一個的“魔法”。
找個借口犒賞自己,編個理由裝點生活,為自己創造儀式感,讓“普通”變得“非比尋常”,讓平凡日子閃閃發光。
與衆不同,才能人生有趣。
05
像個小孩一樣,
生氣是真生,和好也是真好。
與孩子接觸,感觸最深的一點還有,孩子生氣後,很快就會消氣。
“一生氣就馬上說出來,其實是為每個人提前消災。”憤怒,有助于幫你搞清自己的底線,讓你自己和他人明白什麼對你很重要。以不傷人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是在為自己減輕心理負擔,而不是一有任何情緒就自我指責。
寬恕别人是你有勇氣釋懷、讓這件事翻篇,原諒分散了你對惱怒之事的關注,而把注意力轉向更有意義的方向。不把時間浪費在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的身上,對那些人,我們要做的是諒其不幸,置之不理。
當你選擇了原諒,心态恢複之後,才能像孩子那樣說出那句:“接下來,我們玩什麼?”
06
像個小孩一樣,為“片刻”停留。
無論是盯着一朵雲發呆,還是漫無目的地散步,信手塗鴉,你要留給自己一些“虛度時間”“玩樂時間”。我們都應該有能令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事物,或許它不能讓你多賺一些錢,多獲得一些點贊好評,但它能夠讓你找回自己,成為百分之百的自己。
無功利之用,卻讓你活得有滋有味,便是珍貴。優哉遊哉時,你興許會解開往往難以釋懷的心結,找到更好的答案。
【淺附一份“值得為之停留片刻的清單”】
放空/躺在床上聽雨/翻相冊/跟好友閑聊/冰淇淋/回家路上的小吃/小狗/日落/給想要留念的事物拍照/讀詩/冷天裡的任意一杯熱飲,以及大熱天裡的任意一杯“透心涼”/聽完整張專輯/誇贊某人/看書/打電話給爸爸媽媽/看風景/看葉子變色,知季節更叠/美食的第一口/寫一篇交心的日記或書信
07
像個小孩一樣,
不失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熱情。
在孩子眼中,山很高,海很闊,世間萬物既是問題也是答案,并無界限。他們驚歎,他們好奇,他們因不知道自己“理應”怎樣而無拘無束。
為了某處的新鮮與好玩,疾馳的孩子,不懂“躺平”“擺爛”“佛系”為何物。我們樂于看到孩子嘗試新事物、新實驗,哪怕他們搞砸。因為我們知道他們以這種方式不斷學習。在他們那裡,隻有一次次出發與探索。
成年的我們時刻銘記由親身經曆得來的負面經驗,告誡自己種種的不可能。但是,假如我們有意忘記這些負面經驗,再去工作和生活呢?倘若我們能像無所畏懼的孩子一樣,是“白紙一張”呢?是否人生就有别的可能?
08
像個小孩一樣,永遠忠于自己。
作為這個世界的新手,孩子們既不倦怠,也無戒備,沒有被社會和各種期望磨去棱角。他們做決定完全是基于原始直覺和本能,通常在那個決定時刻,要做真實的自我。
想來,成功最高的定義其實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如果不尊重最真實的自己,我們會做出糟糕的決定,而這些決定最終又會讓我們感覺更加糟糕,繼而做出更加平庸的人生選擇,用“大家都是這樣”這樣的“習以為常”麻痹自我。這難道就是人生?
奮鬥吧,像孩子一樣,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并且更多地遵從内心,盡可能地過心裡覺得舒服踏實的生活。
向自己保證:不放棄做自己。
向自己承諾:無條件支持自己忠于自己。
09
像個小孩一樣,活在當下。
大多數對現在的幹擾都是源自“過去”或者“未來”。然而,你越擔憂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會越嚴重。你無法通過擔憂來減少擔憂。
我們的生命一分一秒在流逝。無法倒退,無法快進。但孩子們對此毫無壓力,因為他們能把握當下。關鍵的是,當下。關注此刻的快樂,快樂會延續。感覺良好的你對此刻充滿期待,那麼此刻就充滿希望。
盡管很多事情可以等待,但想吃甜點或者與人擁抱時,要的就是現在。生活理當如此。你把“今天”照顧好,“明天”自然對你不薄。
配圖丨視覺中國
内容丨整編自《冰淇淋當早餐也不錯》
(勞拉·簡·威廉姆斯)湖南文藝出版社
作家三毛都說,
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去問孩子。
分享一個你從小孩那裡學會的道理。
制片人 | 馬文佳
編輯 | 王若璐 校對丨高少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