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劃水數字是[正确]的,都得視情況而定。個子小的泳者一般劃水數要比高個子來得多。遊400公尺的每單趟劃水數(SPL),會比遊100公尺的多;遊50公尺,需時40秒的話,SPL也會比45秒才遊50公尺來得高。如果你養成計數的習慣,就可以獲得重要的資訊來做選擇和判斷:如果你遊得距離更遠,或速度更快,SPL就明顯上升,你就可以判斷這是不是你要選擇的練習方式,或是下次遊之前先設定一個更有效率的目标。每趟遊泳都計算劃水次數,自然就會遊得更有自覺,有一個更明确的追求目标。
你的目标不是要達到一個[最佳]次數,而是充分了解在一定的數字範圍内,可以更有效率地遊泳。每一種姿勢的範圍也不同,以我自己為例,在25碼的池子裡遊自由泳,我的劃水數SPL為11~15次(25公尺的池子是12~16次;50公尺是30~40次),如果是仰泳的話,25碼的池子是12~16次;蛙泳是6~8次。如果是蝶泳,我隻有兩個數字,慢則8次,快則9次。遊蛙泳和蝶泳時,劃水靠雙手,打水或踢水用的是雙腳,所以劃水數較少,上下差距也小。遊蝶泳時,劃水的節奏非常重要,所以很難改變劃距。我們會在後面章節中,陸續再談到這個問題。
所以你的目标是找出[最适當]的劃水數,而非[最低]的劃水數。你的最低SPL仍要順暢、省力且安靜,因為真正的餓目标是省力,不是壓低劃水數。但若專注地練習,SPL的範圍應可改善。我20歲的時候,訓練都專注于用力遊、加快遊;在50公尺池子裡遊自由泳時,我的劃水數至少是50;30歲時,降至40,40歲的餓時候,降到30左右。現在我55歲了,最近在50公尺池子裡輕松地遊,劃水數隻有26次。換句話說,在過去的35年裡,我的劃距約增加了1倍。假定去年你在25公尺的池子裡,要劃水25次,今年你想做到隻劃13次,這樣的目标就可能超越身體适應或改變的能力。若能稍
如何用SPL來加速?
一旦建立起講求效率的基礎,若想加快速度,便可做一些策略上的選擇,而仍能保持相當的效率。若想在訓練時增加劃水次數,我仍然會注意保持姿勢的平順。一個遊25公尺、劃水23次的人,若要加快速度,隻有再拼命使力。但我還有一些選擇,我可以從25公尺劃水13次,增加到14次或者15次,卻隻要稍微多花一點力氣就能達到。我的加速靠的是改變劃水速率以及與身體的協調,而非純粹的加大力量。
一般泳者受到局限的主要原因是:
(1)沒有花時間練習拉長劃距;
(2)想加速時隻會劃水加快,反而造成
(3)力氣越大,劃距越短。
此處的教訓是:不要[瞎]遊,要計算劃水數,在劃水數上下範圍之内,做出聰明的抉擇,使遊泳更有效率。
底線在哪裡?
計算劃水數是個開始,但不是萬靈丹,它可以告訴你實際的效率為何,但隻能提升效率至一定的程度。改善效率主要是靠減少阻力和避免擾亂水流。想要改善平衡、拉長身體線條、全身動作平順,主要靠的是練習,以及達成以下幾個清楚明确的目标。
有效選擇劃距
記住以下的要點将有助于計算劃水數。以最低劃水數遊泳時,應該:
(1)幾乎不用什麼力氣
(2)平順且安靜
(3)輕松地打水
這樣的遊法要全神貫注,且能維持個一、兩趟。
以接近最低劃水數遊泳時,泳速可能沒那麼快,但仍有下列的好處:
(1)養成拉長劃距的習慣
(2)加速時仍保持效率
(3)長距離遊泳時仍保持效率
如要以提高劃水數來增加速度,要記得:
(1)姿勢仍平順且控制良好
(2)隻多花一點力氣,便可加速
(3)練習整體的協調,而非[賣力地遊]
輕松有效的魚式遊泳-順滑比使蠻力來得好
加拿大教練費比(Howard Firby)在1974年一個遊泳教練研究營上說道:大多數人都認為劃水是[手臂]的問題,主要功能在拉動身體向前;而打水則是[腳部]的問題,主要功能在拉動身體前進。基于此種思維,傳統的遊泳教學才會強調推水和打水,學生也用手闆來強化[手臂],以浮闆來強化[腳部]。我個人認為這種教法對學生并沒有幫助,反而限制了他們的進步。在前幾章我們說過:劃距是影響 遊泳最重要關鍵。本章将解釋如何降低阻力。
1978年9月,我在一個有水下觀景窗的遊泳池教授遊泳。這是我首次在水下觀
(1)外形阻力
這是因身體外形所造成的阻力。遊泳時,前方的水受到前進的壓力而形成高壓,後方的水則形成低壓,造成一股拖住你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學遊泳的人就像自行車或賽車的選手一樣,喜歡跟在别人後面,因為前面的人身體後方所形成的低壓,會吸引後面的人向前,使得後方的人會覺得比較省力)。外形阻力是速度的平方,也就是說,速度快1倍,阻力就會增加4倍。
因為身體大小和外型決定外形阻力的強弱,所以遊泳時降低外形阻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假象身體要穿過水中一個極小的[洞]。如果你的身體流線型極佳(就像踢離池邊那樣),任何由手、腳或頭部所作的動作都會增加外形阻力。因此,花上1個小時耐心專注在如何劃水或換氣等動作時,保持身體修長及平滑,遠勝過100個小時毫無目标的訓練。
遊蛙泳及蝶泳時,身體在水面下呈流線型時的外形阻力最小,因此遊蛙泳時,每劃一次水,身體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應維持上述的姿勢;遊蝶泳時則也應該在兩次劃水間保持上述的姿勢。
(2)水波阻力
水波阻力會消耗掉泳者很大的力氣,遊得越快,水波越大,也就是說,力氣都用在激起水波,而非用在前進的推力。前面說過,速度加快1倍,外形阻力會增加4倍;水波阻力更厲害,速度增加1倍,外形阻力則會增加3次方;也就是速度快1倍,水波阻力大8倍。
魚兒(以及人體在水中呈流線型時)之所以能快速前進,原因之一即在于它們在水中不起水波,因此水波阻力微不足道。這也是為什麼泳賽選手轉身踢離池邊時,都會盡量想辦法在水中前進長達15公尺(這也是比賽規則的上限)。矮小的選手在蛙泳和蝶泳的項目中比較有利,因為這兩種姿勢都有相當多的時間在水中前進。另一方面,高個子的選手幾乎霸占自由泳和仰泳的項目,因為身高體長能減少水面的水波阻力。
當然,遊泳時可能多半都在水面,此時劃水平順就關系到水波阻力是否能被降低。減少水波阻力兩個最重要的辦法就是:
(1)每次劃水都要記得拉長身體線,在吃水線中的[身體]線條,相對于寬度而言,水波阻力也越小。
(2)劃水動作要平順;動作短而快,容易激出水花,拉長而徐緩地劃水,就不容易造成水花或波浪,阻力也較小。
(3)表面阻力。表面阻力是水和皮膚摩擦所造成的阻力,沒有什麼動作技巧可以自己決定。
如果你還想知道一些[平滑遊泳]可以獲益的證據,以下還有一個實例。2002年6月,我參加環繞紐約市曼哈頓島馬拉松遊泳,以8小時53分遊完全程28.5英裡(約46公裡)。我在參賽時,将99%的注意力都放在水中穿越一個小洞的假想上,并且全力減少聲音和水花。以我每分鐘劃水49次(隊友每半小時記錄1次),乘以我遊完全程所花的時間,我環繞曼哈頓島全程共劃水26000次。乍看之下好象很多,但你要知道其他30名參賽者,每分鐘平均劃水72次,遊完全程總共是38000次。
我就是靠着專注于減低阻力,比其他人少劃水12000次,等于幾乎可以再遊一個曼哈頓島的長度。(2006年6月,寫本書的兩周前,我再度完成環遊曼哈頓島的比賽,我以每分鐘劃水53次的速率,8小時遊完全程,一共隻劃水約25000次!)
下回你遊泳的時候,也可以跟我一樣,看是要選擇用力劃水、用力打水,增加你的有氧活動力,還是選擇要減少水花、噪音、省力,降低劃水數。答案似乎再明白不過了。
▲芸動彙APP,專業的跑步軟件,陪你一起,見證改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