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雪媽媽
每一位當媽媽的,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早一點對自己喊出“媽媽”這個稱呼,這句話就如同天籁之音,讓媽媽激動不已。
但我們也知道,每一個孩子發育情況不一樣,開口說話時間早晚也不一樣,有的寶寶開口早,但有的寶寶開口晚,對此有不少家長就擔心,是不是自己孩子發育有問題?
但也有的寶媽覺得,晚開口的寶寶更聰明,因為有句老話說得好“貴人語遲”,說明孩子開口時間晚更聰明,那麼到底是開口早更聰明,還是說話遲更聰明呢?
寶寶開口說話時間早晚,和智力有關系嗎?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其實是跟智力沒什麼關系的,開口早的寶寶不代表一定就智商高,說話遲的寶寶也不代表智力就差。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像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話時間就比較晚,據說是4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但依舊沒有掩蓋愛因斯坦偉大的成就。
關于這個問題,我也問過當兒科醫生的朋友,認為孩子的智力是和開口說話早晚無關,基本上孩子的智力還是先天遺傳因素占據比較大的因素。
大緻上可以分為三種情況,父母的了解下
第一種,生長發育的原因
有的孩子說話時間比較晚,可能是生長發育上的一些問題,例如智力障礙,這類孩子本身語言能力就要比普通孩子差,所以家長一旦發現不對,及時帶孩子去檢查治療。
還有就是有的孩子可能存在聽力障礙,對于外界的聲音不敏感,所以導緻遲遲沒辦法開口說話,這種情況也是金礦帶孩子去看醫生。
第二種,語言學習環境的原因
小孩子學習說話,主要還是聽身邊家長的唠叨程度,有的父母可能一直在給孩子傳遞一些話語,也不管孩子聽不聽得懂,反正就是多給孩子交流,所以等到孩子語言功能開啟,學習說話就比較快。
也有的是父母平時和孩子交流得少,教孩子說話頻率不是很高,所以孩子張口說話的時間會晚一些,但幾個月的時間差都是正常的,家長也不用太擔心。
還有就是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看到身邊有的孩子說話早一點,就開始患得患失,覺得自己孩子怎麼還不會說話,一股腦就開始給孩子說一大堆,反而對孩子語言表達起到了反作用。
第三種,與孩子心理成長有關
孩子開口說話,其實是個逐漸成熟的過程,大部分孩子到了時間慢慢地都會開口說話,而家長有時候心情比較急切,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變化。
像孩子有時候,聽父母說得太多了,或者一個勁兒催“喊媽媽”,孩子可能會存在煩躁的情緒,這就是教育方式上的問題了,家長不要太急躁,慢慢的去引導孩子開口,時間早一點或者晚一點無傷大雅。
第一,多讓孩子進行聽力訓練
對于一些還不會開口說話的孩子,父母可以多對孩子進行聽力訓練引導,父母可以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着重強調一些單詞,多讓孩子聽一聽,也都是有幫助的。
還有就是記住一點,聽力訓練的時候,父母說話可以稍微大聲一點,吐字清晰一些,盡量讓寶寶能聽得懂。
第二,對已經能說一些簡單詞語的寶寶,可以強訓練
比如說孩子喜歡一些小動物、或者一些玩具,可以一邊指着物品一邊給孩子多說幾遍,好比孩子想吃“蘋果”,孩子一直指着咿咿呀呀說不清楚,那父母就可以拿着蘋果,讓孩子嘗試說出來,次數多了就能記住了。
最後,還是提醒各位家長,孩子說話都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多給孩子一些鼓勵,相信孩子不會讓你失望的。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