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就餐時,你可能看到過或自己親身實踐過這樣的“餐前儀式”:撕開餐具包裝,倒上熱水,洗洗涮涮杯筷碗碟……
很多人覺得外面的餐具不衛生,熱水燙一下有消毒作用。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做法有用嗎?
一 餐飲具到底衛生不衛生?
衛生不衛生,除了可見的污物外,更重要的是有沒有緻病菌。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消毒餐(飲)具》規定“不得檢出大腸菌群、沙門氏菌”。
近年來,沙門氏菌檢出率較低,我們來看一下更為常見的大腸菌群。
(1)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抽檢結果
2021年3月,普陀區通報檢出6批次餐飲具不合格,不合格項目均為大腸菌群;
2021年5月,寶山區通報抽檢餐飲單位150件餐飲具,其中5件不合格,不合格項目均為均為指示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
2021年6月,黃浦區通報9家餐飲單位餐具上檢出大腸菌群。
(2)相關調查研究
(3)網絡報道
關于網紅日料、知名火鍋店的餐飲具檢出大腸菌群的情況亦有報道。
綜合來看,餐飲具的微生物污染情況總體尚可,但仍有不合格的情況。多數情況下,直接使用問題不大,也不會引起疾病。雖然偶有可能引起腹痛、胃腸道不适,嚴重的引起腹瀉、嘔吐等症狀,多數人可能并不會注意到,反而認為是吃得太辣或冷飲太冰,刺激胃腸道導緻的。
二 用熱水涮洗能消毒嗎?
我們從熱力作用和機械作用兩個方面來分析。
(1)熱力作用
常見的腸道傳染病病原體可通過不潔餐具傳染,比如甲肝病毒,需在100℃條件下保持長達5分鐘才可滅活。
家庭日常餐飲具煮沸消毒也要待水沸騰後,保持10分鐘以上,且需要将餐具完全浸沒于水中。而餐飲店提供的熱水一般都達不到100℃,更不用說隻沖涮那區區十幾秒了。從專業角度看,作用比較有限,并不能達到衛生消毒的目的。
(2)機械作用
涮洗餐具,除了熱力作用外,還可利用機械作用去除部分微生物,沖掉一些洗滌殘留物。但同樣因時間短、無清潔劑等原因,殺菌消毒的效果非常有限。
涮洗餐具最多就沖掉一部分微生物,但不可能殺滅它們,隻能說是略微有點用。
三 使用餐飲具前應“兩看一聞”
1.看有無黴變
特别是木質、竹質筷子,更易發黴。
2.看是否有污漬
看餐具上是否有碎屑、殘渣等異物。
3.聞有無異味
湊近聞一聞有無刺鼻、刺激、異常氣味。
如若存在以上情況,涮一下是沒有用的,直接更換新餐具才是正确做法!
四 有必要自帶餐具嗎?
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沒有必要。對于患有免疫相關疾病或過敏性疾病人群、嬰幼兒等,建議外出用餐自帶餐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