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偉大的人類都被一個難題所困擾而且至今仍沒有得到解決那就是,吃魚時總是會不小心被尖細的魚刺卡住!最可怕的是,它總會在你完全放松的時候給你一記恐吓!雖然最後魚刺是取出來了,但那種吓到流淚的場景還是給不少人留下了心理陰影。
魚刺卡喉嚨
為此不少人不禁發出來自靈魂的拷問:魚到底為什麼會長刺,難道真的不會紮到自己嗎?說來奇怪,魚的身體十分柔軟而體内的魚刺卻又尖又細,所以為什麼魚刺不會紮痛自己呢?
其實,魚身上的那些小刺,生物學名叫做肌間骨,就是位于椎骨兩側肌間隔中的硬骨小刺。和人體骨骼一樣,魚的肉與骨是順着一個方向生長的,所以并不會刺傷肌肉。而且人遭到猛烈撞擊後骨骼可能會發生移位,而魚生活于海水之中,受力更加柔和,也很少受到硬物撞擊。因而可以将受傷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而魚的肌腱骨又分為三類:分别是連接在髓弓上的髓弓小骨、連接到椎體的椎體小骨以及附在腹肋或脈弓上的脈弓小骨。說到這裡,有些吃魚愛好者可能會發現,并不是所有的魚都有魚刺。
我們吃鯉魚、草魚時很容易被刺卡住,可是在吃金槍魚、三文魚的時候反而“暢通無阻”。這難道隻是一個巧合?事實恰恰相反,魚刺的多少,正是自然進化的結果。
金槍魚
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魚類的肌間骨經曆了一個從少到多,又從多到少,最後逐漸消失的過程。由此可見,魚刺的多少,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魚類的進化史。因此三文魚、金槍魚等魚類之所以沒有刺,就是因為它們進化得很高級啊!
三文魚
那麼關鍵問題來了,為什麼低等魚刺多而高等魚反而刺少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與魚刺的作用有關。目前主流觀點認為:肌間骨的作用主要是支撐肌肉,從而控制住魚的運動。
在魚進行縱向運動的時候,肌肉發生收縮,憑借肌間骨産生的作用力,就做出細微的方向轉變。對于鯉魚、草魚等淡水魚來說,它們往往無需依靠高速遊動來覓食和遷徙,靠肌間骨來支撐身體的移動就足夠了。
鯉魚
但是對于海洋中高度進化的金槍魚、鳕魚等“遊泳健将”來說,它們的遊動速度往往更快,因此它們的肌腱骨反而被更發達的肌肉所替代,原本的魚刺反而逐漸消失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海水魚相比淡水魚肌肉彈性更好的原因所在。
鳕魚
那以魚為食的動物們為什麼也不會被魚刺所刺傷,難道它們也有金鐘罩鐵布衫?其實對于企鵝、大嘴鲸等魚類狂熱“愛好者”來說,它們吃魚的時候根本不會咀嚼,都是一口氣直接吞下去。它們的消化道足夠堅硬,吞掉幾根小小的魚刺簡直不在話下。而進到肚子之後胃酸會漸漸将魚骨融化,自然也就不會面臨魚刺的問題了。不過對于人類來說,還是别冒險作死了。乖乖挑刺才是最好的選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