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龍勝9月9日訊(記者 黎鑫 通訊員 楊光足)梁秀媛是龍勝都坪村的脫貧戶,中秋節來臨之際,她正組織工人采摘、打包、分裝猕猴桃。一眼望去,房間被猕猴桃給占滿了,梁秀媛也樂開了懷。“我們這個猕猴桃是訂單果,今年後援單位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幫我定了近1萬斤的猕猴桃,趕着中秋節前發出去。”
梁秀媛與工人在果地裡采摘猕猴桃。廣西新聞網記者 黎鑫 攝
梁秀媛與工人一起采摘猕猴桃。廣西新聞網記者 黎鑫 攝
2015年,梁秀媛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和丈夫黃家祥都是殘疾人,母親又是年老無勞力人群,兒子從學校畢業不久,一家人的開支生活僅靠丈夫外出打點零工。她自己常說“我沒有什麼文化,隻能靠老公去打點零工,想種地,又不知道做什麼。我這個家難得做得起來哦。”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沒有發展的動力,成了她的難處。
2015年開始,廣西日報傳媒集團派駐第一書記到都坪村開展工作。駐村第一書記了解他家的具體情況後,經過多次走訪,了解到梁秀媛家沒有産業,隻有一片地種菜,但也是自給自足,發展資金缺乏,也擔心産業銷路,家庭成員看病花費多成為了脫貧緻富的主要制約因素。
2017年縣裡已開始搞猕猴桃家庭農場基地試點,那個時候的梁秀媛聽說村裡要發展猕猴桃産業也很心動,但是考慮自己沒有資金、沒有技術,也沒有場地種,心癢癢但是遲遲不見動手。駐村第一書記了解後,找到他們說“梁大姐,你們兩口子是願意做事的人,要做就大膽做,沒有地種,就承包,租地發展産業,沒有技術,我請專家過來給大家培訓,沒有資金,就貸款。”通過不斷鼓勵,梁秀媛一家人改變了“等、靠、要”的思想,成了首批種植猕猴桃的農戶,梁秀媛說:“我一定要摘掉貧困戶帽子。”都坪村駐村第一書記郭奇芳說:“村裡肯幹事,願意幹事的人不少,但不知道幹什麼事。要想脫貧緻富,還是要從産業發展上想辦法。”郭奇芳想産業是村裡發展的壓艙石,村裡也非常适合發展猕猴桃。于是就跟縣裡争取,就把試點放在都坪村梁秀媛猕猴桃基地。
2019年,梁秀媛家種植的58畝猕猴桃開始挂果了,年底果子成熟了,怎麼賣?又成了梁秀媛的一個頭痛事。村裡的第一書記郭奇芳了解情況後,馬上向後援單位尋求幫助,後援單位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向都坪村采購了1萬斤的猕猴桃,梁秀媛的果有了銷路,發展産業更有勁兒了。至年底,梁秀媛種植的猕猴桃全部賣出,利潤就有10來萬。2019年,梁秀媛不僅脫貧緻富,還成了村裡面的緻富帶頭人。
第一書記郭奇芳(左)與梁秀媛一起打包猕猴桃。廣西新聞網記者 黎鑫 攝
從2019年開始,後援單位廣西日報傳媒集團連續四年,每年都向都坪村采購1萬斤的猕猴桃,今年梁秀媛家種植猕猴桃35畝,百香果10畝,羅漢果12畝。她說:“現在一年收入将近有20萬元,這個家總算可以做起來了”。
如今,梁秀媛的家庭農場已經初具規模,産業連年豐收。圖為梁秀媛承包種植的猕猴桃果園。 通訊員 楊光足 供圖
從2015年到2022年,8年間,梁秀媛的産業從零到有,從有到強。從以前的兩個人幹,到現在發展成七八個人的家庭農場,從以前的貧困戶到脫貧戶,再到現在的緻富帶頭人。提到家裡翻天覆地的變化,梁秀媛激動地說:“多虧了我們第一書記,要不然真的沒有膽量發展産業,我們家能做起來,要感謝我們的第一書記帶我走上了緻富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