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人是怎麼判斷陰天的

古人是怎麼判斷陰天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1:35:13

古人是怎麼判斷陰天的?羊城晚報記者 曾潇 李煥坤 譚铮,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古人是怎麼判斷陰天的?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人是怎麼判斷陰天的(古人用這些招對抗回南天)1

古人是怎麼判斷陰天的

羊城晚報記者 曾潇 李煥坤 譚铮

每年嘅回南天都系街坊最頭痕嘅時候。牆上地下周圍都滴曬水,衫又曬唔幹,周身唔舒服。呢幾年,好多街坊用上咗幹衣機同抽濕機,回南天總算好過啲。但谂起以前,冇呢啲裝備,廣州人系點防潮咧?原來都有辦法哦。本期《粵講粵有古》,我哋就傾下古代廣州人嘅防潮妙計。

每年的回南天都是街坊最頭痛的時候。牆上地上到處都濕漉漉的,衣服晾不幹,還渾身難受。這幾年,很多街坊用上了幹衣機、抽濕機,回南天總算舒服一點。但想想以前,沒有這些裝備,廣州人是怎麼防潮的呢?原來也是有辦法的。本期的《粵講粵有古》,我們就聊下古代廣州人的防潮妙招。

廣州番禺沙灣古鎮的留耕堂,始建于600多年前,1989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廣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嶺南古建築之一,有很多設計是為了防水防潮。

留耕堂的地基用不透水的石材建造,而且墊得相當高,有效地阻隔了水分從地下滲透上來。為了讓木柱不從底部滲水,木柱的底部會用石頭包裹,這種用來包裹木柱的石頭,叫做石礎。同樣,建築物的牆體也會用“青磚石腳”的建造方法,底部用石頭搭好基礎,再在石頭上砌磚牆。

留耕堂的地磚也有講究。盡管大量石材的運用已經阻隔了地下的水分,但回南天時空氣裡充滿了水分,如果遇到溫度較低的地面,會很容易在地面凝結小水滴。

留耕堂在地面鋪了厚厚的一層幹砂,再在上面鋪了超過3厘米厚的黏土大階磚。這樣處理,地面能夠有足夠的厚度,黏土這種材料的導熱系數又比較小,雙管齊下,能較好地阻止地面材料吸收熱量後往地下深處傳導,保證地面始終保持着一定的溫度,避免空氣中的水分在地面遇冷凝結。

留耕堂是番禺區沙灣鎮何氏家族的祠堂,各方面配置确實比較豪華。不過在嶺南的普通民居中,也能看到很多防潮的巧思。

比如,有些傳統嶺南民居的大門會做成上下兩截活動門,這樣上半部分打開時,下半部分依然可以關閉 ,因為潮濕空氣水密度大,易下沉。遇到悶熱潮濕的天氣,上半部分門打開可以通風透氣,下半部分門關閉隔絕潮濕氣體。

當然,牆面的選擇是防水防潮的重中之重。大戶人家多用青磚砌牆,本身就有不錯的防水性,同時傳統工匠還會用特殊的砌磚方法,在磚牆中形成一道空氣隔離帶,有效隔絕潮濕空氣,保持内牆面的幹燥。

普通百姓未必都用得起青磚石腳,但即便是采用簡陋的夯土牆,也會就地取材,在夯土内摻入一定比例的石灰或貝灰,減少外部潮濕氣體的滲透。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曾經還廣泛使用一種神奇的建築材料——蚝殼。有研究稱,東南沿海在宋代已經發展出了成熟的生蚝養殖技術。每年生蚝成熟時,開殼取肉後會留下大量的蚝殼。蚝殼堅固不易處置,沿海居民必須想辦法對此進行處理,否則就會造成堆積。有人就開始用蚝殼砌牆,發現蚝殼牆有着良好的隔熱、防風、防水、防蟲等效果。

現在,在廣州的番禺區和海珠區,還保存着幾處蚝殼牆建築。例如海珠區小洲村的蚝殼屋,已有上百年的曆史,小洲的祖輩村民們就地取材,從海岸沙堤中掘出大量蚝殼,将蚝殼整齊排列,鋪砌成牆,牆厚60厘米。用這種方式構建的房子,冬暖夏涼,而且可防潮,不積雨水,不怕蟲蛀,很适合嶺南的氣候。小洲村目前有登記在冊的蚝殼屋兩間,均處于嚴加保護之中,建築狀況良好。

據天氣預報,今日廣州又有可能出現回南天,各位街坊記得關好門窗,減少濕氣入屋。

來源: 羊城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