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4 08:56:24

我們要怎麼去品讀前人的詩詞?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非常認同複旦大學古代文學教授黃霖先生的觀點,他認為“評點的長處,就在于憑着切身的感受,真實的體味,用自己的心貼近著作者的心去做出批評,而不是編造懸空的理論,或者是搬用别人的所謂理論來硬套。”甚至我們去點評或者品讀現代詩友的作品,都要先去理解作者的創作環境,作者的視角和作者的情感,這樣做能夠實現掌握作品創作的大前提下去理解作品,去接近作者真正的心境。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詩經-蒹葭個人解讀)1

用自己的心去理解作者的心,才能更好的理解詩詞,比如我們去賞析後主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道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如果我們不知道他是一個亡國之君,我們不知道從君王到階下之囚的巨大變故,就難以洞察他說的愁是什麼,他說的恨又是什麼。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不知道杜甫的生平,恐怕也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寫道“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詩經-蒹葭個人解讀)2

那麼,我們品讀詩詞隻能局限于作者的思維嗎?當然不是這樣,如果不能加以聯想和轉化,又怎麼能說詩詞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呢?李煜寫的另外一首詞: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葉嘉瑩先生講這首詞的時候說,作者用幾句話就布下了一張無形的大網,把人世間的芸芸衆生都包羅在内。就是說,一首好的作品可以引起無數人的共鳴,這也是詩詞的魅力之一。所以詩詞是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延伸的,但這是第二個階段,按作者的詩心去理解作品本身,這是第一個階段。如果忽視第一階段,直接按自己的理解直接進入第二階段,甚至把自己的理解當成詩詞本身的真正含義,這是不求甚解,也是對願詩和作者本人的誤解,經曆了第一階段後,再自我進行尋找共鳴,會讓我們理解的更通順,更能學到知識,更能開闊自己的心境。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詩經-蒹葭個人解讀)3

由于年代久遠以及流傳流失等各種原因,古人的很多詩詞我們已經沒有明顯的證據來解讀,我們隻能通過已知的線索和規律,以盡量接近作者的心态做最合理的第一階段解讀,也就是對原有詩意的解讀,然後再進行擴展和延伸,根據這個體會,再來看詩經裡争論最大、意境最為撲朔迷離的一首詩《蒹葭》,這首作品的分類是詩經-風-秦風。

詩經中的風雅頌到底是什麼意思?我這裡做個簡單明了的闡述。風,是詩經中收集的不同地方的民歌,總數是160篇,根據不同的地方又細化為秦風、衛風、鄭風、召南(風),分别指的是秦國的民歌、衛國的民歌、鄭國的民歌、召公統治的南方地域的民歌。雅指的是宮廷宴會或者朝會時演唱(吹奏)的歌,大部分是王孫貴族的作品,又分《大雅》和《小雅》,一共105篇。頌指的是在祭拜祖宗太廟的時候演唱的歌頌先人豐功偉績的作品,其中《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作者當然都是王侯貴胄。

總結一下,《風》是各地方民歌,《雅》是宮廷歌曲,《頌》是給祖先拍馬屁的作品,達成共識的是,《頌》的文采不如《雅》,《雅》的文采不如《風》,所以說,皇家的東西未必好,民間的東西可能才是真正的藝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跻;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詩經-蒹葭個人解讀)4

這首詩有多種解讀,但我不敢說哪個是對,哪個是錯,我先簡要地陳述出來。一:愛情詩。蘆葦茂密,白露為霜,我追求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我沿着彎曲的河道,逆水而行,為道路所阻,是那麼漫長,逆流尋找她,她卻在水的中央。我又繼續尋找,露水還沒幹,她在水的對岸,我繼續腳步,她卻到了水中的小島上,我繼續徘徊,白色的露水還在繼續,她卻到了水中的沙洲上,怎麼是這樣的可望而不可即啊!二:諷刺秦襄公。秦襄公(公元前766年,距今2788年前)是春秋時期秦國的開國君主,他曾經是西周的一方諸侯。《毛詩序》(這本書是漢代人對詩經的注解成書,作者衛宏,作者是不是衛宏學術上有争議)裡提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将無以固其國焉。”這句話是說,蒹葭這首詩是來諷刺秦襄公的,他建立秦國後,沒有遵循和延續周禮,所以國人不服他。漢朝的鄭玄又給《毛詩序》作了标注,大家都叫這本書為所作《箋》,箋中提到:“若得周禮以教 ,則民衆 自然服矣。欲求周禮 , 當得知周禮之人 。所謂伊是知周禮之人。”三:招賢說。這樣的解讀下,所謂伊人中的伊人指的是賢士,求賢若渴,可這個賢士卻不肯出山,選擇隐居。

大家看過上面三種說法後,會發現第二種和第三種意思差不多,隻不過第二種說法道出了周禮的重要性,如果第三種說法,這個賢士是精通周禮的,那麼可以和第二種說法合并。

下面僅僅是我個人,将從我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蒹葭(音,尖加):初生的蘆葦,蘆葦在華北平原白洋澱地區發芽期4月上旬,展葉期5月初,生長期4月上旬至7月下旬,孕穗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期8月上旬到下旬,開花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種子成熟期10月上旬,落葉期10月底以後。上海地區3月中、下旬從 地下根莖長出芽,4-5月大量發生,9-10月開花,11月結果。在黑龍江5-6月出苗,當年隻進行營養生長,7-9月形成越冬芽,越冬芽于5-6月萌發,7-8月開花,8-9月成熟。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詩經-蒹葭個人解讀)5

未抽穗的蘆葦

白露:1,節氣 2,白色的露水。湄:岸邊。坻:多音字,讀笛的時候,表示山坡,讀池的時候,是江河中的小洲或高地的意思。沚:音止,指水中的小塊陸地。涘:音四,水的邊緣。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詩經-蒹葭個人解讀)6

抽穗的蘆葦

每一首好的詩詞作品都有它的詩眼,是揭開這首詩的關鍵,本詩的詩眼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是“伊人”,這個“伊人”到底指的是什麼?我們先看伊的解釋,它有一個意思是第三人稱,相當于“他”、“她”、“彼”,還有一個意思是專門指女性,就是把“她”這個稱呼獨立起來了。

伊人這個詞在詩經中還出現過兩次,分别是《伐木》、《白駒》,這為我們揭開伊人這個詞在詩經中的含義帶來了一種線索。

《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嘤嘤。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嘤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絷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于焉逍遙?

《伐木》中伊人的解釋并無争議,“矧伊人矣”意思是“作為人來說”,《白駒》中也出現了所謂伊人,指的是“那位客人”、“那個人”。

同一部《詩經》裡出現同樣的詞,而且《白駒》中“所謂伊人”的“那個人”這個解釋,完全适用于《蒹葭》中的“所謂伊人”。所謂伊人就是作者心中認為的擁有某項品德或者某種吸引力的人。《蒹葭》中的白露,不一定指的是節氣白露,個人認為指的是白色的露水,就是淩晨時分的露水,整體的環境給人一種“冷”的感覺。我個人傾向于《蒹葭》是一種表達追求的意向詩,這個伊人不應該理解為理想或者夢想,應該就是指對作者而言“擁有某項品德或者某種吸引力的人”,個人覺得如果把“那個人”比喻成理想或者夢想,這種比喻的手法非常罕見也沒必要。可有趣的一個現象是《蒹葭》中這個“所謂伊人”是移動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岸邊附近)、在水之涘(水邊),這是作者觀察“伊人”的真實視覺判斷出來的方位,而“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是作者的比喻,好像是在水中央,好像是在水中坻,好像是在水中沚。作者在河邊一邊走路一邊觀察景色,是以什麼移動的物象來搭建起這首詩的呢?什麼東西是會跟着人的走動而走動,又能根據時間發生位移呢?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詩經-蒹葭個人解讀)7

作者看到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然後沿河去接近月亮,沒想到月亮也與之保持着一定的距離,而且随着作者走動的時間,月亮自己也會運動,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觀察點,作者在追逐月影的時候,聯想到了“伊人”,那個自己傾慕的女子。把美女比喻成月亮是從古及今常有的典故,甚至在《詩經-月出》中就直接以月亮來比喻美女——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這首詩發生的時間,有人說白露時分,但明顯不符合蘆葦的生長規律,我認為這首詩的白露就是白色的露水,是觀察者觀察到的現象,而不是節令,這首詩應該發生在夏末或者早秋。西北的春天來的比較晚,大地需要緩慢解凍,如果是春天,蘆葦不可能長的如此茂盛。西北流行一句諺語,叫“早穿皮襖午披紗,圍着火爐吃西瓜”,說的就是夏末或者早秋季節溫差變化很大。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詩經-蒹葭個人解讀)8

沣河示意圖

那這首詩發生的地點在哪裡呢?有一種說法讓我信服,《蒹葭》發生在沣河,沣河是周漢文化的母親河,周文王遷都沣河西岸豐邑,周武王在沣河東岸始建鎬京,而且考察沣河的地形特點,是完全符合《蒹葭》中的地形特點的,而且沣河被稱為詩經之發源地,詩經中的陝西詩歌絕大部分産生于沣河一帶。僅雅頌兩大闆塊中能夠确認作于沣河之濱,沣鎬的詩歌就有132首之多,占整個詩經的43%。作者很可能是在一個夏末的淩晨,在沣河行走,觀察着月亮,若即若離,忽遠忽近,從而想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寫下了這首流傳幾千年的浪漫唯美逶迤多情的詩歌。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詩經-蒹葭個人解讀)9

沣河

詩意:河邊的蘆葦如此茂盛,白色的露水好像變成了霜,我喜愛的那個姑娘,就好像水中美麗的月亮,在我的對岸水邊等着我,可我沿河逆流而上,她又到了河水的中央了。我繼續嘗試接近她,可她總是不停地變換着位置,一會在河的邊緣,一會又好像跑到了河中的小洲附近,美麗的姑娘的心思就是這樣難以揣度,和水中的月亮一模一樣。

詩經蒹葭主題内容(詩經-蒹葭個人解讀)10

沣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