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一共出過三位絕世神醫,他們當中最出名的就是被曹操所殺的華佗,另外的兩位則分别是有着起死回生術的董奉和《傷寒雜病論》的作者張仲景。他們三位被合稱為“建安三神醫”。
至今我們仍然保留着一個習俗,那就是在冬至那天吃餃子,說的是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凍了。這個習俗跟三位神醫當中的張仲景有關。
話說那還是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以後的事,那年冬天特别的冷,張仲景回家的路上看到許多無家可歸的人因為寒冷把耳朵都給凍爛了,心裡很不好受。
回家以後,許多人慕名而來求醫于張仲景,雖然忙碌了起來可以暫時讓張仲景放下心事,但是一停下來他還是會記挂那些凍爛耳朵的可憐人。
閑暇之時,張仲景專門研制了一個禦寒的食療方子,他給這個方子起了一個名字叫做“祛寒嬌耳湯”。
為了幫助那些把耳朵都凍爛了的人,張仲景帶着徒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搭了個棚子,專門為貧苦的百姓們舍藥,開張那天剛好就是冬至,而他舍的藥也正是新研制出的“祛寒嬌耳湯”。
“祛寒嬌耳湯”其實就是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一起熬煮而成的,煮熟以後把它們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樣子,然後下到之前熬好的湯裡把面皮煮熟,出鍋以後就可以吃了。
人們吃了“嬌耳”,渾身都透着暖意,凍傷耳朵的人越來越少。
俗話說,醫者難自醫,張仲景後來年老患病,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許多受過張仲景恩惠的人都來相繼探望他,其中有一些長沙過來的人說長沙有一塊風水寶地,他們希望張仲景百年之後能在那裡安身。
古人都是事死如事生的,提前給自己找好墳地的事大有人在,這并不奇怪。
張仲景還沒說答不答應呢,他的南陽老鄉們先不幹了,憑什麼張仲景要大老遠的葬在長沙啊!
為了緩和雙方的情緒,張仲景發話了,他曾在長沙和南陽生活過,對這兩個地方都有很深的感情,他說等他死後,就擡着他的棺材從南陽往長沙走,靈繩在哪裡斷掉,那就把他埋在那裡。
張仲景去世的那天也剛好是冬至,人們按照他生前的指示,擡着他的靈柩前往長沙,結果走到他之前為人們舍藥“祛寒嬌耳湯”的地方,靈繩就斷了,于是人們便将其安葬于此,還在墳前給他修了一座廟。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張仲景,就會在冬至這天包餃子吃。現在的“祛寒嬌耳湯”已經很少有人吃到了,但是吃餃子這個習俗卻一代代流傳了下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