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回鄉有機農業好做嗎

回鄉有機農業好做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7:35:34

有人一出生就在羅馬,有人用了一生奔向羅馬。也有人出走半生,才發現羅馬還有一個名字,叫“故鄉”。

十年前,桂林市平樂縣長灘鄉的贲(ben)文斌夫婦,帶着五百元現金和兩個蛇皮袋,從深山僻壤的長灘農村,到了高速流轉的沿海大都市廣州。十年後,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在互聯網光芒的照耀下,當年從老家出走的年輕人,如今帶着互聯網的種子,紛紛返鄉。

過去這一年,互聯網紅利“下沉”,“小鎮青年”登上了舞台。有人回村成了快手上的”網紅“;有人當上了村淘合夥人“村小二”;有人組建了農村當地的快遞公司;也有人幹脆在老家的原産地,倒騰電商合作社,賣起了土特産。

命運的律動本來沒有不同,隻是在網絡化潮流的浪舒浪卷中,朝哪一處彼岸洄遊,分野也就随之發生了。

贲文斌夫婦在廣州的一家皮革廠,打工十年。今年春節,小兩口早早地訂好了回老家長灘的車票。跟以往不同的是,這一趟他們并沒有買回程票。因為,過完節,他們要留在裕豐村老家,跟弟弟家一起,在互聯網上創業。

10月,趕在柿子快成熟的季節,贲文傑帶着宋麗回到了老家裕豐村。并且在閑魚上,開了一家賣家鄉水果的店。

脫下了牛仔衣和小白鞋,穿上袖套圍兜和橡膠鞋,在大山深處種植、采摘。宋麗用城裡所學的美工知識,把過程拍下來,做成短視頻放在閑魚上。

過去隻能賣出三、四元一斤的柿餅,如今在贲文傑的閑魚小店裡,每斤售價賣到了12元。

“一天能賣出50來斤柿子、柿餅。有時候,一天能賣出700多斤。”去年一年,贲文傑的閑魚店一共賣出了10000多斤水果。除了柿子,還有百香果、李子等。

如今,贲文傑的哥嫂也從皮革廠辭職,回家幫忙。

2

跟贲家兩兄弟一樣,去年,四川内江市牌坊村的陳壘,從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畢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開了一個自己的閑魚賬号。挂上了家裡的老姜、嫩姜、櫻桃和桃子。

在他高考之後,政府頒布了新的扶貧政策——發展農村電商,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牌坊村,是第一批試點村。

回家的心情是興奮的,道路卻是曲折的。

前年,生姜的收購價壓得相當低。在老家,陳壘看見父母和村民們,有時會因為生姜的收購價格,比往常低了一毛錢,跟販子吵得不可開交。

他的心裡五味雜陳:在成都,他有時看見地鐵上掉了一元錢,也沒有人彎腰去撿。但老家人卻把一塊錢也看得很重,因為來之不易。

回鄉有機農業好做嗎(小鎮青年回鄉開閑魚)1

老家幾乎沒什麼人懂電商。一想到賣産品。大家的想法還是去集市上找銷路。

陳壘的家鄉内江市牌坊村,被政府列為了貧困村。十幾年前,為了扶貧,政府拖來了十幾車的桃樹、櫻桃、李子等樹苗,分給各家各戶種植,希望為代代以耕種為生的村民,找到另一個出口。

種植水果,給了牌坊村村民新的收入來源。每到收成季節,村民們每天用三輪車,拉着水果到縣城零售。但當時并不算便利的交通,和不斷變動的市場價格,讓處于水果銷售鍊條末端的村民們,常常很被動。

陳壘講了一個例子:“前些年,沙糖桔銷路特别好,一斤能賣到5元錢。于是,四川的不少農業縣也開始種植沙糖桔。那時候,一斤可以賣到4元錢。再後來,種植的人越來越多,如今沙糖桔一斤5毛錢,卻鮮有人上門收購。”

3

如今,陳壘一半時間留在省會成都,在互聯網公司上班,順便開閑魚,一半時間回村裡看看水果的生長情況。

回家的每個周五,陳壘白天在寫字樓和同事們,聊着當下流行的新鮮事物。當晚,他又會坐着最後一班汽車,回到村子裡。輾轉3個多小時,中間還要換乘一次。和約好的村民談農作物的收成。

他在淘寶和同村人合夥開了淘寶店,又自己随手将産品挂在了閑魚上。

無論是在贲氏兄弟,還是在陳壘的閑魚小店裡,基本所有的商品,消費者都可以用閑魚币兌換。例如,2斤的百香果,原價可以賣到十幾元錢,但在這裡,用50個閑魚币、加上郵費便可兌換。

而消費者每天在首頁簽到,便可領取一定的閑魚币。這種消費模式已經被不少人喜愛。平時,陳壘自己,也會用自己賺來的閑魚币,兌換花花草草,生鮮等産品。“王者榮耀的遊戲手柄,我用200個閑魚币就換來了。”

回鄉有機農業好做嗎(小鎮青年回鄉開閑魚)2

“用戶的感覺不一樣,通過積極地簽到換閑魚币,付郵費就能領到商品,比起直接用錢買,這種方式更能刺激消費。”

淘寶和閑魚同時供貨,讓陳壘家裡的産品供不應求。去年下半年,他開始從村民家裡收貨。

村裡有一個上千平方米的空地,是老田地幹枯後留下的,四川人稱為“壩子”。每周,“壩子”上都有好幾天熱鬧的日子。

陳壘會定好時間,提前一天找村裡的熟人帶話,收鄉親們的生姜和水果。熟人們一傳十,十傳百:“明天下午壩子那頭去,老陳屋頭要收貨咯。”

于是,每到收貨的日子,“壩子”上都會停幾十輛小三輪車,近百位村民,拉來自家的水果、農作物,排着隊上秤。

每次,陳壘都可以收三、五噸的農作物和水果。他要用自己家的大貨車拉三趟,才能将農貨全部拉到家門口。家人全部出動幫忙打包産品,等着縣裡的快遞員上門取件。

夏天旺季,陳壘的閑魚店鋪,每天都有1000多單的銷量。為了能夠及時發貨,他必須每天去壩子上收一次貨,才能準時把訂單發完。

如今再回老家,陳壘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找貨源。“自己村裡的産品已經供不應求了,每次回家,都會去縣裡的農貿市場,看看有什麼新鮮的農産品,給店鋪增加一些新品類。”

4

陳壘說,據他所知,在閑魚上,有一千多個二手賣家,把家鄉的農作物、水果銷到了全國各地。其中,年輕人返鄉創業的,還不在少數。

五年多前,靠拿低保念完了初中的張揚來外出打工,離開雲南省巧家縣,去了300公裡以外的省會昆明。如今,他又踏上了回家的路,在網上賣起了石榴。

河南省的孫蕾,先天沒有雙手,離開老家闖了一圈才發現沒有合适的工作。如今,她在閑魚上賣老家紅薯,解決了一家人的生計。

回鄉有機農業好做嗎(小鎮青年回鄉開閑魚)3

東北小夥子範坤從遼甯科技大學畢業,被實習的電商公司分配到廣州,做了一年多的運營。大城市的快節奏生活下,範坤深感壓力。而他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米飯。

2014年,他索性辭職回家到了家鄉桓仁縣西關村,做起了閑魚。他聘了村裡的一個聽力障礙者,做小店的客服;一位腦血栓後遺症患者,幫着快遞打包。

他們把城市裡學來的電商經驗,帶回了家鄉,就像帶回一粒種子,播撒到家鄉的土地上。等待它發芽、開花。

回鄉有機農業好做嗎(小鎮青年回鄉開閑魚)4

與父母生活,快30的範坤最無奈的事情,就是被媽媽催婚。但在小縣城,留守的年輕人,找對象并不容易。

剛回家那兩年,範坤經常被媽媽訓:“咱東北人就認鐵飯碗,别人一看你是做互聯網的,就覺得不是正經工作,白念了那麼多年書了。”

範坤卻覺得幸好趕上了這趟互聯網開往鄉村的快車。

“趕上了經濟的下沉期,如今店裡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年可以賣出三十多萬個訂單。”身在賽道上,範坤有些停不下來,“你做上手了,不做也不行,沒有辦法。畢竟現在我的閑魚小店,還有員工靠着我吃飯,得對他們負責,不是麼?”

即便離開了城市,回來了最初的地方,範坤們依然努力追求着人生的跨越和翻轉,誰都不願做沒有夢想的“鹹魚”。當閑置得以流轉,農貨的價值也得到了重塑。回家,也就成了連接世界的再出發,還擁有了順便緻富的可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