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君子遠庖廚》
上面的話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這個典故是講孟子見齊宣王,用齊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來勸誡齊宣王實行仁術。
《禮記·玉藻》也言,“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是講,君子要遠離氣血殺生之事。
當然,這些并不是要君子遠離廚房,不恥庖廚,而是強調君子的恻隐之心。孟子也是借此說齊宣王有恻隐之心,是施行仁政的基礎。漢代賈宜在《新書.禮篇》中引述了孟子的話後說:“故遠庖廚,仁之至也。”把“君子遠庖廚”作為仁慈的品德加以提倡。
孟子相信人性本善,人心有仁、義、禮、智四端。“君子遠庖廚”即是順應天性,而這所表現的恻隐之心是“仁之端”,這是養成君子人格中的一部分。保持住這種恻隐之心,向善之心,終會修成君子。
但我們來想一下,“以羊易牛”,這樣的“君子”真的合适?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将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牛何罪之有?無罪,王見而憐之,故不當死。羊何罪之有?無罪,王未見,故替死。
當孟子問他牛羊有何區别時,齊宣王也隻能打個哈哈,對啊,我也不知道這是咋想的。
隻是突然愛心泛濫罷了。
現如今這種所謂“君子”其實不在少數,往大了說——
“愛狗人士”強行攔截運狗車,導緻司機或商人損失慘重,甚至出現輕生。另,一些“愛狗人士”救下狗之後,安置在動物保護中心之後便不再過問死活;或偷偷放生在農村或山區,導緻流浪狗泛濫,或者狗二次被捕捉。
如2015年,從玉林狗肉節救下的1800多條狗被送往江蘇高郵某狗舍,兩個來月的時間,除去少數被領養的,隻存活下來400多條,每天都有狗病死,狗舍舉步維艱,而愛狗人士一個月後基本上不再關心這批狗。
再如前年,我在朋友圈看見的,河南某高速公路,“愛狗人士”在救下幾百隻狗狗後,就近放在某動物保護中心,然後不再過問,動物保護中心無力照顧上百隻狗,隻能求社會領養,而無法領養的,為了不影響社會,隻能進行人道主義毀滅。
沒有完整的“救助”計劃,隻有帶有偏見的“善良”和高舉的“道德”大旗,他們隻是要救下來,卻從沒有考慮正規收狗販狗的人及司機的利益,也沒有考慮狗狗被救下後,該如何才能好好安置,從頭到尾制造無數爛攤子。
這從不止是簡單的道德問題,還需要考慮其他人的生計和購買後狗狗的去處。如果想救下來,好,可以,請掏錢購買。也請想好安置狗狗的方法,但絕不是丢給動物保護中心之類的組織之後就不了了之。
從小了說——
在大學校園裡,經常見到,小姐姐和小哥哥,買些火腿之類的喂養流浪貓或者流浪狗,這些都是很有愛的。而且有些人都是會買一些小寵物在宿舍飼養,小心呵護。但放假、畢業,因為活物很難攜帶,有些人會選擇就地放生,任其自生自滅,甚至會留給舍友處理。
這時候他們的愛心去哪了?他們看不見它們受凍、挨餓以及死罷了,這就是所謂的“君子”。他們可以繼續在流浪動物身上及新買的寵物身上安放一時泛濫的愛心,卻少有對被他們抛棄動物的愧疚。
我們需要的不是“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的仁義。我們需要的是,尊重成為我們寵物、食物或實驗對象,尊重其為了人類更高的生活質量、生存質量獻出的精力或者生命。不虐待動物,也絕不輕易抛棄動物。
“遠庖廚”的所謂君子,還是不要了吧。
文字來源:書未半
圖片來源:網絡
本期責編:艫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