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這也是孔子所說的一句話: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
總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國家有9條原則,但實行這些原則的方法卻隻有一個。任何事情,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
很多人隻知道一味的去做事,卻從來不知道提前計劃,才能更好的收獲效果。
如果說你在做事面臨困難和問題的時候,才去整理思路解決問題,那麼這個問題或許永遠解決不了。
因為失去了提前計劃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卻非常重要。
《孫子兵法》之中說:上兵伐謀,其下攻城。
隻有戰略上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打赢一場仗。
而且提前計劃也可以培養遇到事情的時候,有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培養應對意外危機的危險。
這就是未雨綢缪的道理,在順境的時候不做努力,不思考遇到困難之後的準備,那麼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隻能幹瞪眼,當時就會陷入被動。
孔子就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說話之前自己要想好要說的中心思想,在心裡面打好腹稿,這樣就會說得連貫清楚。
如果提前沒有準備,讓你臨時發揮,可能會說的結結巴巴,詞不達意。
做事之前要想先達到自己的目的和效果,必須要做到未雨綢缪,這樣才能在事情來臨和行動的時候,不會受到阻礙,否則窮途末路,沒有成功可言。
在古代的時候,鄭恒公想謀取郐國,于是他預先制定了一個戰略計劃。
這一個戰略計劃出奇的妙,他首先了解郐國有才能,并且勇敢果斷的大将,把他們的名字都寫下來。
然後又選擇郐國具備賢德才能的大臣,也把他們的官位官職全部寫下來,并且分别給他們任命相應的官職和地位。
之後在城外設立了祭壇,向天盟誓,然後把這個名單埋在地下面,做好這一切準備,鄭恒公就派的使者送達戰書。
郐國的君主懷疑自己的國家要發生内亂,就全部捕殺這一些賢德的大臣,和可用的智謀之士,這個時候鄭恒公突襲郐國,很快占領了郐國,把郐國的土地并入了鄭國的版圖。
取得成功是在一瞬間,但是走向成功路卻是漫長的,這需要提前的謀劃和準備。
人生的結局就好像是水,你把它倒入杯子裡面,那麼它的形狀就是杯狀,你把它倒入盆裡面,它的形狀就是盆狀,而所有的結局,全在于自己的應用和謀劃。
事業的成功,也是在于細節之中,微不足道的細節都不能忽視,細節也都具備着決定性的作用,而且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所以未雨綢缪,防患于未然,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考慮的一個結果。
馬後炮,事後諸葛亮,都并非智者,能夠提前未雨綢缪,才是智慧。
本文由墨書國學原創,品讀國學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