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最普通3句話,蘊含着大智慧,能參透一個,就不是平庸之輩。
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其内涵博大精深,易經的思想貫穿于中國古代所有文化之中,無所不包,無所遺漏。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樞紐。被視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古往今來,都有學習易經的高手,易經不單純是占蔔、算命、看風水等,易經是大智慧學。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不能真正理解易經的内涵,掌握點皮毛的東西,是一種華而不實膚淺的表現。易經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未知的事态進行分析,總結預測規律理論的一本科學書籍。
《易經》最具有大智慧的3句話,是易經的精髓,人們看過易經的都知道,但真正能參透沒有幾個,你要是有悟性,能參透一個,就不是平庸之輩。
一陰一陽之謂道
在宇宙中,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兩面,太極圖中的陰陽魚,旋轉不息,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是宇宙萬事萬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這就是道法自然。陰陽學說是我國古代樸素博大的哲學,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正反兩面,既對立又統一,由陰陽的相互轉化衍生出了道。
天空太陽為陽,月亮為陰;白天為陽,夜晚為陰;君子為陽,小人為陰;男人為陽,女人為陰;成功為陽,失敗為陰,興盛為陽,衰亡為陰等等。
一陰一陽生出了道,道是無形的,道可以衍生出萬物。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得很精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是陰陽平衡構成的,人也是天地陰陽結合構成的,所以我們的身體和大自然息息相關,是宇宙的一分子。佛家講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内。
學習易經,讓我們更加豁達樂觀地看待人生。
陰陽之道處處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拿我們使用的筷子來說,一是扮演一陰一陽的角色,陰陽互補配合默契,才能把飯菜夾到嘴裡。不論是什麼事情,都有陰陽。事情有好就有壞,有健康就有疾病,要想達到陰陽平衡,就要靠人的聰明才智。
比如一個人工作太過疲勞,就失去了陰陽平衡,這也是偏離了“道”所造成的。一個家庭夫妻都陽剛,小則會吵架,大則會離婚,因為陰陽失去平衡,最好的婚姻是一陰一陽的性格,這樣才和諧長遠,家庭才能幸福。
如果我們都能在生活中做到陰陽平衡,就能真正體會“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道理,用這條大智慧去衡量萬事萬物,就能使很多問題得到解決,人生就變得不平庸了。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每當食物發展到了極限,物極必反,就到了該改變的時候。變化才能疏通,事物發展不受阻塞,發展越來越快。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不斷發展的事物中,不要墨守成規,要知道變通,改變現狀,進行改革,打通關鍵環節才能暢通無阻。
人生都有不如意的時候,都說“人生就是一場修煉”,《易經》告訴我們要“變”,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人是萬物之靈,在處在困難時期,要勇于改正錯誤的行為,糾正陰陽偏離的狀态,讓其達到和諧的狀态,重新陰陽平衡,變化後使自己在整體上有一個全新的提升。
懂得了變通的道理,我們會積極樂觀地直面人生,遇到挫折時,也會尋找克服困難的辦法,大道無形又有形,道的正負數是相輔相成的,有多大挫折,後面就有多大的成功。隻要我們堅持不懈,就能看見“道”賜予的曙光。就怕半途而廢,在黎明的前夜放棄希望,那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道在周而複始地運行着,無休無止,誰也不能阻擋。君子要效法天道,自強不息,奮鬥不止;大的氣勢渾厚溫順,君子應該增厚自己的美德,才能容載萬物。這句話告訴人們,如何做人做事,才能符合天道。
首先君子要自立自強,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加強自身建設,勤奮學習,打好基礎,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另外做人要厚道、友善,心胸寬廣,要有大的格局和氣魄,學習大地風仁慈寬厚,包容萬事萬物的品德,厚德載物,以德服人。古語有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隻要修善積德,他日必會有吉慶之事。所以說修德的最好辦法是日行三善,即言善、心善、行善。多善才能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開啟人生的精彩篇章。
以上《易經》經典智慧的3句話,為我們的人生指明了光明的方向,我們隻要能悟透一個,就不是平庸之輩。
文 | 國學大觀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