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李商隐)
初聞征雁已無蟬,
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裡鬥婵娟。
注釋:
征雁:天寒南飛的雁陣。青女:神話中的霜神。素娥:月亮中的仙女嫦娥。婵娟:美麗的姿色。
譯文:
剛聽到大雁的叫聲,蟬兒不再鳴叫,站在百尺高樓上極目遠眺,好似水天一色。霜神和嫦娥都是不怕寒冷的絕代佳人,也許她們正在月宮的霜雪中鬥麗争豔呢。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隻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人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内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裡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婵娟。”盡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鬓風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才經得起寒冷的考驗。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着筆,而寫月中霜裡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裡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征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裡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實環境裡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願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絕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當然不能肯定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隐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詩中寓情寄興,是不會如此狹隘的。王夫之說得好:“興在有意無意之間。”(《姜齋詩話》)倘若刻舟求劍,理解得過于窒實,反而會縮小它的意義,降低它的美學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