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野生石菖蒲旱地種植方法

野生石菖蒲旱地種植方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6 13:04:48

石菖蒲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聾。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癫痫,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野生石菖蒲旱地種植方法(閑行澗底採菖蒲)1

石菖蒲,多年生草本。根莖橫卧,芳香,粗5-8mm,外皮黃褐色,節間長3-5mm,根肉南,具多數須根,根莖上部分枝甚密,因而植株成叢生狀,分常被纖維狀宿存葉基。葉片薄,線形,長20-30(-50)cm,基部對折,中部以上平展,寬7-13mm,先端漸狹,基部兩側膜質,葉鞘寬可達5mm,上延幾達葉片中部,暗綠色,無中脈,平行脈多數,稍隆起。花序柄腑生,長4-15cm,三棱形。葉狀佛焰苞長13-25cm,為肉穗花序長的2-5倍或更長,稀近等長;肉穗花序圓柱狀,長2.5-8.5cm,粗4-7mm,上部漸尖,直立或稍彎。花白色。成熟果穗長7-8cm,粗可達1cm;幼果綠色,成熟時黃綠色或黃白色。花、果期2-6月。

野生石菖蒲旱地種植方法(閑行澗底採菖蒲)2

生态環境:生于海拔20-2600m的密林下濕地或溪澗旁石上。喜陰濕環境,在郁密度較大的樹下也能生長,但不耐陽光暴曬,否則葉片會變黃。不耐幹旱。稍耐寒,在長江流域可露地生長。

人工種植

通常在9~10月進行分株種植,即除去枯黃老葉後,将植株分為5~10個分蘖的小株,然後種植澆水。株行距30厘米左右,一二年可長成茂密的植株。

生物學特性,喜冷涼濕潤氣假,陰濕環境,耐寒,忌幹旱。以先沼澤濕地或灌

水方便的砂質壤土、富含腐殖質壤土栽培為宜。

野生石菖蒲旱地種植方法(閑行澗底採菖蒲)3

栽培技術:用根莖繁殖,春季挖出根莖,選帶有須根和葉片的小根莖作種,按行株距30cm×15cm穴栽,每穴栽2-3株,栽後蓋土壓緊。

田間管理:栽後生長期注意拔除根部雜草,松土和澆水,切忌幹旱。并追施人糞尿2次。以氮肥為主,适當增加磷鉀肥。在每次收獲投井下後,對保留的一小部分植株,稍加管理,2-3年後又可收獲。

病蟲害防治:蟲害有稻蝗,為害葉片,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

貯存方式:根據炮制方法的不同分為石菖蒲、姜制石菖蒲、麸炒石菖蒲,炮制後貯幹燥容器内,置通風幹燥處,防潮,防黴。

野生石菖蒲旱地種植方法(閑行澗底採菖蒲)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