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武漢市規劃設計條件變更

武漢市規劃設計條件變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6 17:47:31

武漢市規劃設計條件變更(武漢市地名圖集編制技術難點與特色分析)1

江西地名研究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地名資訊

關注

摘要:《武漢市地名圖集》是武漢市首部科學嚴謹的地名圖集。為解決武漢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提供資料成果的特殊性、武漢市區級界線和鄉鎮街道級界線等各級界線的複雜性、分幅比例尺較大的差異性、地名文化表達的特色性和系統完整性等多個方面的難點,文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并分析了圖集的編制特色和意義,為地名圖集編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名圖集;設計思路;難點分析;特色分析

1.

引言

2014年,武漢市按照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要求組織開展了武漢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2017年6月武漢市地名普查成果通過國家驗收,曆經3年之久,共普查武漢市地名5萬多條。以武漢市第二次地名普查數據為基礎形成“圖錄典志集”系列成果形式,但是普查的直接成果形式是紙質的工作用圖形式,數據庫又是在國家地名數據庫下的涉密成果,“典志”多以文字為主缺乏地理空間信息,為充分利用普查數據,豐富地名成果形式,擴大地名成果的使用範圍,與空間地理位置相結合挖掘武漢地名文化内涵,分析武漢地名特色,講述地名故事,豐富城市文化内涵,從而推動地名科學系統化管理,從而編制完成《武漢市地名圖集》(以下簡稱“圖集”)。

圖集一方面反映了自然地理實體和人文地理實體名稱的空間分布,豐富了地名普查成果形式,擴大了地名成果的使用範圍;另一方面與空間地理位置相結合挖掘武漢地名文化内涵,分析武漢地名特色,講述地名故事,助力地名科學系統化管理。

2. 難點分析及解決方法

2.1 各級行政區劃界線标準畫法

圖集編制缺乏權威性行政區劃界線資料。一是區級界線不斷調整。随着城市建設的發展,以及曆史遺留等問題,存在行政區劃界線與實際管理界線不統一現象。各區實際管轄的區域範圍與國務院公布的不同。二是鄉鎮街道級界線未進行勘界,所以沒有标準畫法和權威資料參考。圖集表示的各級行政界線主要通過市、區、街道各級民政部門多方、多次協調對界線進行核實和修改,并簽字确認,形成最終的各級界線。圖集編制中以突出地名專題為主,弱化行政區劃各級界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2.2 地名信息空間位置準确校核

地名普查成果數據空間位置精度不能滿足圖集大比例尺街道分幅圖需要。一是提供的地名普查成果為外業調繪工作原圖,由于調繪底圖現勢性差,很多自然和社會要素都是人工補充繪制或修改,要素空間定位不準确。二是外業調繪工作原圖比例尺小、現勢性差,位置誤差較大。為确保要素位置的準确性,在對工作原圖矢量化過程中,不僅對工作原圖中的手寫體進行多人多次判讀,還以武漢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為基礎,對地名等地理信息進行空間位置糾正。

2.3 特色地名的提煉和總結

将武漢市特色地名采用文字描述及圖片結合空間位置的方式呈現出來,以講好武漢地名文化故事,挖掘武漢地名文化特色,傳承和保護武漢地名文化。但在特色地名選取上,為确保地名的特色性和系統完整性,地名選取首先經過各區民政局初選,然後文史專家篩選,最後凝練文化、曆史、社會等多方各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地名文化進行系統彙總、歸納、分析,最終形成反映武漢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地名。

2.4 比例尺多樣造成的編制複雜

在圖面效果調整上,與矩形分幅比較,以街道分幅的方式編制工作量更大。各行政區劃内鄉鎮街道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造成街道圖的比例尺不同,且差别較大。為保證各區劃地名表達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以及圖集的整體性、圖幅效果的一緻性和協調性,對每一種比例尺的圖幅參數均進行适當調整,盡量解決由于比例尺不同造成的視覺效果差異問題。為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将比例尺相同的圖幅進行技術參數的統一設置;二是通過開發輔助制圖小程序提高制圖效率。

3. 編制特色

3.1 内容組織方面

内容組織上,按照“地理空間-文化專題”兩個維度反映武漢地名特點。圖集分為“武漢概況”“地名詳圖”“地名記憶”“地名索引”四個部分,按照“地理空間-文化專題”兩個維度反映武漢地名特點。一是通過地理空間反映武漢地名的空間分布特征。圖集中“武漢概況”和“地名詳圖”部分以行政區劃為單元分幅,按“武漢市全圖—區圖—街道(鄉鎮)圖”的順序,結合行政區劃編碼,完整表達武漢市13個行政區和162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的地名空間分布特征。二是通過文化專題反映武漢地名的區域文化特色。将複雜模糊多樣的事件納入時空場景下進行可視化和分析,将發生在“時間”中的事件與表示“空間”的地理間建立關系,是地圖學大衆化發展趨勢中的必然要求。圖集中“地名記憶”部分,就借助“時間”與“空間”的轉換,以組群的方式對武漢地名的區域文化特色進行歸納分析,文化特色一目了然。

3.2 專題融合方面

專題融合上,借鑒空間聚類方法對專題要素進行分析,初步研究出武漢市地名的區域特色,實現對地名、曆史、文化與地理空間四者融合。圖集中“地名記憶”部分對武漢市特色地名進行梳理,将地名分為“政區地名”“山水文脈”“文史地名”“圖溯武漢70年”。一是“政區地名”(如圖1所示)将時間和空間相結合從行政區劃角度分為三個層次對武漢、三鎮和13個行政區名稱進行講述。二是“山水文脈”(如圖2所示)通過“武漢的山”“水系和橋梁”“湖泊沙洲”“與水相關的道路”,講述武漢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觀和特有的地理名稱。三是“文史地名”(如圖3所示)詳細講述了“武漢裡弄”“知音文化與地名”“軍事與地名”“數字地名”“曆史人物與地名”“城市與地名”等,反映武漢的悠久曆史文化,揭示地名文化内涵。四是“圖溯武漢70年”(如圖4所示)通過曆史地圖反映武漢地名變化,講述建國70年來武漢城市的快速發展。

武漢市規劃設計條件變更(武漢市地名圖集編制技術難點與特色分析)2

武漢市規劃設計條件變更(武漢市地名圖集編制技術難點與特色分析)3

武漢市規劃設計條件變更(武漢市地名圖集編制技術難點與特色分析)4

武漢市規劃設計條件變更(武漢市地名圖集編制技術難點與特色分析)5

通過專題的方式結合時間軸線講述地名的曆史以及形成背景,輔以專題地圖反映地名的空間分布特點,主要具有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讓地名文化表達更加系統完整;二是更能揭示武漢地名的空間分布特點和曆史形成特色。

3.3 數據處理方面

數據處理方面上,開發使用輔助制圖插件批量快速完成參數調整,提高地圖編制效率。圖集是武漢市首部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地名工具書,為了全面系統地反映全市域地名空間分布,将鄉鎮街道作為最小分幅單元,共編制180幅地名詳圖、40幅地名聚類專題圖和11個大類19個子類地名索引。為了确保圖集保質按時完成,開發了基于CorelDRAW平台的輔助制圖插件。插件功能包括“标準模闆讀取”“符号批量替換”“圖層批量縮放”“要素壓蓋檢測”“符号自動群組”等,提高地圖編制效率。

3.4 數據挖掘和方面

圖集數據的挖掘和使用上,探索實現從圖形坐标向地理坐标轉換的技術方法,構建了較為系統完整的地名專題數據庫。首先在圖形坐标環境下,完成對地名專題數據的分類分組處理。然後通過FME的語義化編程,采用程序自動化與人工幹預處理相結合,完成圖形坐标到地理坐标的轉換,實現數據清洗、屬性檢核和屬性挂接等,構建地名專題數據庫。首次實現了“從圖形坐标到地理坐标”的數據轉換方式,地名專題數據庫不僅構建了一套武漢市較為系統和完整的“市級-區級-街道級”實際管理界線,還實現地名圖集地名專題數據要素的動态更新和管理,保證地名數據的現勢性。

4 .編制意義

圖集首次嘗試與空間位置相結合講述地名故事,成為宣傳武漢市地名文化的一個窗口和展示江城文化魅力的一個平台,是推廣标準地名的重要載體。

4.1 填補地名圖集空白

圖集是武漢市首部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地名圖集,填補了以行政區劃分幅的空白。圖集為民政部門對地名的管理以及規範命名提供基礎數據依據,也為政府管理、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提供準确的地名數據,對促進地名的科學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4.2 挖掘地名文化内涵

圖集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對地名保護和傳承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圖集中一是通過講述武漢山水文脈,挖掘武漢地名特色和區域特征。二是通過講述地名形成曆史,解讀地名文化内涵。三是通過地名歸納彙總,整理出中心城區地名特色。圖集将曆史與空間融合,講述了武漢地名曆史和發展,對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宣傳城市文化起到積極作用。

4.3 完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

圖集中的地名要素是對武漢市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一次有力補充和标準校核。圖集依據武漢市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結合武漢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編制而成。圖集又經過地名管理部門的标準審核,所以地名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編制過程中,針對武漢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存在地名表達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據圖集的地名數據對其進行補充、校核和糾正。

4.4 校核地名普查成果

圖集的編制過程也是對普查成果的再次校核,為地名規範管理奠定基礎。圖集在對地名要素進行空間化、數字化的過程中,發現地名普查成果的數據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将這些問題進行反饋。所以,圖集的編制過程也是對普查成果的再次校核,從而進一步促進武漢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的更新完善。

4.5 形成街道界線依據

圖集中完整的行政區劃界線為武漢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提供界線依據。圖集在武漢市民政局的指導下,編制形成了較為系統完善的區級和鄉鎮街道(辦事處)級的界線,各級界線經過各區和各街辦的初步确認,成為首本完整表示鄉鎮街道(辦事處)級界線的公開出版物。圖集中系統完整的各級界線為武漢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提供了鄉鎮街道(辦事處)級界線的繪制依據。

5 .内容特色

5.1 權威

權威主要體現:一是數據來源權威。圖集利用了武漢市基礎地理信息底圖,使用最新的地形圖和影像圖作更新資料,地名要素主要來源于武漢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二是審核部門權威。地名數據由各級地名管理部門審核,确保了地名的權威性。

5.2 完整

圖集完整性主要體現在行政體系表達完整。圖集以鄉鎮街道為最小分幅單元,突破了以矩形分幅不能完整系統表達行政區劃劃分的局限。圖集在表達行政管理體系上從市、區、鄉鎮三級主次分明地描述地名的空間分布。

5.3 融合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成果包括“圖錄典志”,“圖”指地名普查的工作用圖,“錄”指地名普查記錄的地名條目,“典志”指講述地名曆史的文字記錄。圖集一方面通過市、區和街道(鄉鎮)對地名進行權威标準化的空間表達,是具有科學和嚴謹性的地圖集。另一方面通過地名記憶,分類梳理了武漢地名特色,對地名“典志”進行提煉,所以圖集是“圖錄典志”融合的一次有力嘗試,也是地名普查成果凝練後的綜合表達。

6.

結語

地名數字化信息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國家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地名管理中的應用程度,是國家信息化實力的标志。希望将來能實現地名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的發揮地名普查成果的社會價值,推動地名的标準化應用。本文分析了《武漢市地名圖集》 編制的技術難點,總結了技術難點的解決方法,對圖集的編制特色進行總結分析,為今後地名圖集等專題地圖集的編制與生産提供參考和借鑒 。

作者:于江珮,黃思思,孔令華

來源:《城市勘測》2022年 第4期

選稿:江西地名研究小組

編輯:劉言

校對:汪依婷

審訂:計夢菲

責編:劉言

(由于版面有限,文章注釋内容請參照原文)

歡迎來稿!歡迎交流!

轉載請注明來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