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袁秀麗)7月12日,“北京城市更新聯盟”成立儀式暨“首屆北京城市更新論壇”在北京首鋼園區舉行。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城市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尹稚在以“城市更新應優先關注城市發展問題的解決”為主題的演講中表示:“在舊城更新中,除了解決頂層民生等問題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戰略留白,要有分級土地儲備的概念,為中國整體更長遠的發展留下足夠的預備空間。”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城市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尹稚認為,空間布局既要保證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同時又要治好“大城市病”,解決區域協同的問題。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尹稚提到,從此次論壇表彰的16個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項目和18個北京城市更新“優秀案例”中反映出,項目已從一個簡單的地産價值交換型項目逐漸走向複合型項目,實現跨界和跨學科融合。
“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還沒完成,但是中國已經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國家。在城市中,人的生活品質跟城市更新有着非常大的關系。一個持續的城市更新進程,可能不是一個簡單的項目或者簡單的基層治理的問題,中國還處在一個上升期,中國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也處在一個上升期。這樣的上升期與我們城市的整體質量、可承擔的功能還有反差。”尹稚如是說。
尹稚進一步表示,中國城市仍處在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提升過程中,以人民為中心的城鎮化進程是要實實在在地做出來的,空間布局既要保證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又要治好“大城市病”,解決區域協同的問題。
“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在經曆過高速發展以後,我們依然面對文化傳承的問題,依然面對很艱巨的物理空間上的文化傳承保護問題,當然我們也面對着一些全新的挑戰、全球氣候帶來的綠色化的問題、世界流行疫病帶來的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其實是要靠存量空間 新增空間共同加以支撐的。随着我們城鎮化進程逐漸進入成熟期階段,恐怕在存量空間做文章會變成規劃界的一個最主要的任務。”尹稚說。
此外,尹稚還強調,從宏觀視角深度挖掘存量空間,對空間價值的判斷永遠是動态和可持續的。如果現在認為轉換用途已經是很好的事情,那麼經過三五年後,可能還有更好的前景。為什麼兩三百年來城市規劃能夠支撐全球的工業化進程、城鎮化進程以及後工業化發展進程,其實與系統觀、大局觀和長遠觀有非常直接的關系。
編輯 武新
校對 李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