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秋節古人習俗

中秋節古人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5:10:45

#中秋慶團圓#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衆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南方中秋節

1、挂燈籠

每到中秋節臨近,在南方的各個地方,都挂滿了形狀各異、五顔六色的燈籠,有手工制作的,也有工廠批量生産出來的。孩子們都早早的在父母的指導下,制作出自己喜歡的燈籠(挂燈籠其主要作用是照明,更是幸福團圓的象征,代表着家庭一年之中平安無事。)

2、祭拜月亮

中秋佳節這一天晚上,南方的每家每戶都會都把餐桌搬出門外,桌子上擺放出月餅、柚子、桔子、蘋果等,用來祭拜月亮。

3、賞月吃月餅

“但願人長久,裡共婵娟”,中秋節這天,南方人都會回家和家人團聚,一起和家人聚在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有說有笑,扯扯家常,談談人生。

4、包粽子

包粽子的習俗,很多人都會想到端午節。但是,在南方的很多地方,都會有中秋節包粽子的習俗。這個習俗的由來據說是有原由的:這些地方在有時候交通不便,當屈原的消息傳來時,已是八月中秋,為紀念屈原,于是就形成了中秋包粽子的習俗。

5、放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許願燈。每當中秋佳節的這一天晚上,南方的天空上随處都會着一閃一閃的漂亮的孔明燈。孔明燈據說是三國的蜀國丞相孔明(諸葛亮)所發明,故稱之為“孔明燈”。人們希望通過孔明燈把所有晦氣、厄運都帶到九霄雲外,并在孔明燈上寫下自己的願望,讓蒼天知道,祈求實現。

6、吃湯圓

月是團圓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又稱之為“團圓節”。吃湯圓,代表着團團圓圓。祈求家人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北方中秋節

北京

兔爺是北京老傳統玩具,它最早出現在明末,用來祭月的,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兔兒爺,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

古人素有将圓月視為美滿、團圓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敬月習俗源遠流長。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将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2、天津

天津有獨具特色的中秋習俗。每到中秋節,媽媽都會讓孩子穿兔鞋,戴兔帽。所謂兔鞋就是将童鞋的鞋幫縫制成兔子形狀,繡上紅色的兔子眼睛,縫綴兩隻長長的兔子耳朵。在夜晚賞月時,天津人還要給嬰幼兒戴上豎着兩隻長耳朵的兔帽,寓意驅邪祈福、健康長壽

中秋之夕,天津還有“螃蟹爬月”的習俗,買回幾隻肥蟹,養在盆中,中秋月圓之時,用制錢(老錢)包裹浸油紙撚,綁在螃蟹背上,點燃後放到院中,任其四處爬行,以蔔來年财運走向。若螃蟹向屋内爬行,則預示來年财源廣進,如向院外爬行則預示來年無财。

3、山東

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東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抛帕招親的習俗。中秋節之夜,于廣場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宮景狀,并設玉兔、桂樹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歡慶歌舞之後,姑娘們将一些繡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觀衆接得的手帕與“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領獎。有些未婚的小夥子在交還手帕時,若受“嫦娥”喜歡,則可以戒指相贈。此後,雙方可以交友往來,情投者便喜結良緣。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習俗是曆代勞動人民的文化結晶。都是長遠流傳下來的。我們要延續,敬畏。

中秋節古人習俗(南北方中秋節文化差異)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