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中國古代詩壇最為傑出的詩人之一,人稱“詩聖”!他一生留下了1400多首詩篇,精典無數,是中唐“新樂府詩”的引路人。唐朝白居易,一生都推崇并踐行杜甫的“現實主義”主張;詩人張藉,燒掉杜甫的詩和蜜水來飲,希望提高自己的詩學修養;宋朝黃庭堅專門研究杜甫的詩,自成“江西詩派”;南宋丞相文天祥,在獄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他說自己想講的,都被杜甫講過了!
杜甫精通各種詩體,在絕句、律詩與古體詩上皆有非凡的成就。為“五七古”與“五七律”詩歌的創作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登高》這首詩寫于杜甫晚年,由于“煉字”與“對仗”水平高超,由于寓情于景、疊詞的運用和不着痕迹的誇張,兼具強烈的個人情感而被後人推崇至極。清代詩人楊倫稱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明代詩評家胡應麟,認為該詩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一、《登高》的創作背景
杜甫是湖北襄陽人,他一生的經曆十分坎坷。雖然自小刻苦努力,曾經“讀書破萬卷”,最終才換來“下筆如有神”的成績。然而,他卻連個進士都沒考上。一直到四十三歲時,杜甫才得了一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結果同年就爆發了“安史之亂”。
唐肅宗繼位後,杜甫扔下妻兒前去勤王,結果中途被叛軍俘虜,過了七八個月才逃出來找到唐肅宗,被封了一個“左拾遺”,也就是一個進谏的“言官”。但是沒高興多久,又因為上疏替别人求情被貶。于是他索性辭官不幹,跑到成都,在朋友幫助下建起了“草堂”。
杜甫在成都住了五六年,好友嚴武推薦他當“檢校工部員外郎”,世人因此稱他“杜工部”。但是,兩年之後,嚴武就病死了,杜甫在蜀中再無親友。本來想帶着全家回到故裡,結果趕上發大水受阻,最後貧病交加,于公元770年的冬天病死在了一艘船上。
《登高》寫于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正是杜甫流寓在長江之濱時。當時杜甫登上高台,聽到疾風怒号,猿嘯聲哀;再看到落葉紛紛,大江東去的場景;想到自己貧病交加,孤獨傍身,不由得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名篇。
二、《登高》的煉字與對仗
《登高》是一首律詩,中國的律詩,比較講究押韻與對仗。格律的限制,就像無形的枷鎖,給詩人作詩帶來了極大的限制,一首律詩要想寫得好,不光要有精當的描寫與抒情,更要符合格律的要求。
從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自由度”來看:古體詩創作的“自由度”大于絕句,而絕句創作的“自由度”要大于律詩;同為律詩,五言律詩的創作的“自由度”又要略大于七言律詩。所以,杜甫的這一首《登高》,恰好是“最不自由”的七言律詩。下面,我們從這首詩的“對仗”方面來考察一下它,就會發現它為什麼敢稱第一了。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還。”全詩的第一聯,第一句中的第一個字“風”對第三個字“天”。第二句中第一個字“渚”對第三個字“沙”,然後第一句的“猿嘯”又與第二句的“鳥飛”相對。對仗之工整、精巧、世所罕見。并且表達的意思,也是自然連貫的。
再看第二聯中的第三、第四句,“無邊落木蕭蕭下”對“不盡長江滾滾來”。“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後面第五、六句的“萬裡悲秋常作客”與“百年多病獨登台”中的“萬裡”與“百年”,又與第三、四句的“無邊”、“不盡”遙相呼應。
從對仗的角度來考察杜甫這一首七律,不僅出句與入句相對,同一句中前後相對,颔聯(第三、四句)與頸聯(第五、六句)也相對。而普通的律詩,一般能做到出句與入句對仗就很好了。
《登高》不光在對仗上精當巧妙,并且押韻也下了功夫,讀起來抑揚頓挫,富有音韻美。再加上意象開闊,情景交融。無從格律上還是詩意上看,都是當之無愧的七律第一。
三、《登高》的悲壯美
《登高》前四句都是寫景,描繪了一幅長江秋景圖。圖畫中,天風乍起,野猿哀号;沙鷗在江心小島上盤旋,不知何處可以落腳。于蕭索落寞之中,作者又看見一江無情水東流,頓生天地浩瀚,人生渺茫的悲涼。
關于杜甫創作此詩時的心情,我們可以參考他在上一年(公元765年)所作的《旅夜書懷》。詩中的杜甫,于月夜泛舟,孤獨依在高高的船桅上。當時夜風冷嗖嗖地吹着,他卻還在欣賞着“星垂平野”、“月湧大江”的壯闊波瀾。然後,他終于悟出“名豈文章著”的真理。
他發現,自己辛苦奔波了半輩子,自己的才學,依然不能得到世人的重視。罷了罷了,又老又病,還當什麼官呢?于是,他在最後寫道:“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你看看,我現在流寓大江上,安身孤舟裡,像不像是一隻不知在何處落腳的沙鷗啊?
《登高》是《旅夜懷古》的“續集”,杜甫那時已經領悟到,自己的一生再也不可能憑借文章而揚名。因為衰老疾病,也不能去當官。再看到江上的景象,就不是像以前那麼安甯柔美了。于是,就是詩句中景象就從“星垂”、“月湧”換成了“風急”、“天高”了,那情狀也是“滾滾”與“蕭蕭”了。因為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了,而他自己也已經預感到時日不多了。
《登高》的後四句寫情,由天地長江,最後寫回到“濁酒一杯”,由大至小。其中最容易讓人動情的,其實是“萬裡”與“百年”。萬裡是距離,百年是時間。萬裡與百年都不是實際的距離與時間,而是泛指,是一個更大的概念。
于是在這首詩中,“萬裡”其實就相當于無垠的“宇”,“百年”就相當無限的宙。這樣一來,就讓整首中,詩人“悲”與“病”的意象,在時空之中得到了極大的延展。這種強烈的情感,除了杜甫詩的本身,用别的語言已經無法準确地形容了。
結語
杜甫的《登高》之所以被稱為古今七律之冠,是因為他在對仗與押韻上,遠遠超過了普通的七律,做到了句句對,甚至字字對。如此的七律詩,不僅是七律之冠,更是無法超越的格律樣闆。從這首詩的内涵上看,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寫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最後大開大阖,由壯闊的自然景象寫回一隻小酒杯。杜甫不止是“詩聖”,于寫情上,他也算是一個“情聖”,他詩中的豐富的情感,除了杜甫詩的本身,用别的句子已經無法表達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