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眉山德雲寺摩崖造像

眉山德雲寺摩崖造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3 17:03:03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姚茂強

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涪江東岸的碧水岩邊,藏着一處秘境:崖壁上除雕刻有25龛石雕像外,殿内還藏有川西北最大可移動圓雕石刻觀音像。據考證,崖壁石雕像始刻于初唐,圓雕菩薩立像則可追溯到隋唐以前。11月2日,封面新聞記者探訪了這處摩崖造像。

眉山德雲寺摩崖造像(探訪四川綿陽碧水寺摩崖造像)1

碧水寺崖壁開鑿25龛石雕像 距今1400年曆史

碧水寺創建于唐代,初名水閣院,宋大觀時擴建後,改名為碧水寺。因崖壁泉水終年流淌、叮咚悅耳,故民間又稱作滴水寺。

11月2日,封面新聞記者順着綿山路,順着下坡台階進入碧水寺。碧水寺主體建築飛檐翹角,上指藍天,下連碧波。古樹佳木,遮天蔽日。山光水色、園林古迹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天然藝術畫廊。由于寺廟正在修建消防工程,暫時還沒有對外開往。

進入觀音殿,能聽到石壁後面傳來水滴的“滴答”聲,擡頭就可見凸起的岩壁上所雕刻的石雕像。“碧水寺共有25龛佛像造像,最主要的是釋迦摩尼講經。”碧水寺工作人員李洪斌說,碧水寺摩崖造像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雖然規模不大,但在四川屬于較早期的佛教石刻造像,具有長安地區的風格,其時尚處于模仿北方藝術樣式的階段。碧水寺以佛教藝術為主要特點,石刻雕塑有釋迦摩尼講經,以及一菩薩二弟子。

眉山德雲寺摩崖造像(探訪四川綿陽碧水寺摩崖造像)2

據李洪斌介紹,大殿一層巨型懸空崖壁上刻有18龛120尊佛像造像,金剛經三十二品,為唐寶應元年(726年)所造。該石東西長10米,南北寬8米,距地2.3米。18龛佛像造像分布在崖壁的南面和西面,每龛皆為圓拱形,龛楣刻有纓珞、垂幔華蓋,造像為深浮雕,或三五尊、或數十尊不等。大多為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像。

眉山德雲寺摩崖造像(探訪四川綿陽碧水寺摩崖造像)3

而金剛經刻于西面高1.24、寬2.7米的長方形崖壁上,格内為金剛文,約4千字,楷書。字體方正秀勁有力,結構謹嚴,堪稱書法佳品。“石壁上的金剛經是比較少見的,并且雕刻得比較精美。”

李洪斌說,碧水寺裡的摩崖造像所用的是青石,雖然質地比較好,但由于開鑿造像的年代久遠,“大的龛内造像保存得還好,還能看到清晰的樣子,而一些小龛裡的造像風化比較嚴重,急需要進行保護。”

川西北最大可移動圓雕石刻觀音 可追溯到隋唐以前

觀音殿内,除摩崖石刻佛像外,大殿兩側還立有兩尊明代的石刻軍士雕像,右側是一尊站立的圓雕石刻觀音立像。觀音赤足立于蓮台之上,頭戴華蔓冠,額中有慧眼,耳綴環,臂戴钏,雙眼輕合,面帶微笑,神态安詳,超凡脫俗;袒右胸、斜披貼身袈裟、束腰,纓絡從肩部下垂于臍,下着長裙;左手持淨瓶,右手執楊柳枝,體态豐滿,雍容慈祥。

眉山德雲寺摩崖造像(探訪四川綿陽碧水寺摩崖造像)4

“這尊觀音像最早供奉在開元寺,後來出土後移置了碧水寺。”李洪斌說,這尊保存較好的圓雕石質觀音立像通高3米多,也是川西北最大可移動的圓雕石刻觀音像。

據《綿陽縣志》記載,開元寺被毀後,這尊觀音像被埋在土裡。被發現時,觀音像已斷為兩截。後來在對其修複時,重塑殘缺的雙手,做成持淨瓶狀,而過去的文獻記載隻稱其為石佛。

眉山德雲寺摩崖造像(探訪四川綿陽碧水寺摩崖造像)5

對于這尊重圓雕石刻觀音的雕刻年代,李洪斌說,在唐代以前,觀音菩薩像,都是大丈夫相,現男身的。民間的觀世音造像轉化為女相,大概是從南北朝開始。而這尊圓雕石刻觀音立像,容貌呈男生女相。初步可以認定,雕刻年代應該在隋唐以前,具有較高的曆史、藝術、科學價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