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的西邊有兩條街,青龍閣前街,青龍閣後街,都與一座過街閣樓有關。
傳說古時這裡有家小酒店,地處偏僻,生意冷落。有一天屋頂震動,有一條青蛇掉入了酒缸,店主吓壞了,不敢去打酒。第二天他召集一幫人來到酒缸邊,衆人聞到了撲鼻的酒香,青蛇已經不見了。店主認為這是上天賜福,為紀念青蛇,他給自己的酒店命名為青龍店。人們聽聞“青龍顯聖”後紛紛前來,酒店生意越來越興旺。
鄉約裡聽說此事,召集街坊們集資捐款,在此地修建了一座青龍閣,以保佑吉祥如意,青龍閣街因此得名。
如今,閣已不存,而街猶在。
過街閣樓在城市裡建設始于唐代,當時的長安城裡在各大街道均建有過街閣樓,并在東、西、南、北互相對稱,烘托着整個城市面貌蔚為壯觀。
以後曆代延續下來,繼承效仿,不隻在京城興建,各封疆城市也效仿興建,既有登高預警之軍事警備功效,也為城市景觀增輝添色。
目前大同的過街樓閣已依據老照片複建了鐘樓、魁星樓、太平樓等标志性過街閣樓,加上保存下來的鼓樓,共同構成了古城内四大街的标志景觀。
除去這四大樓,在古城的街巷裡也會依情勢而起閣樓,比如縣衙附近的縣樓,府文廟以東的朱衣閣,源自青龍傳說的青龍閣……這些消失的建築至今仍存在于古城的街名之中。
我在想,這莫不是一種紀念吧。
縣樓和朱衣閣都有老照片的影像留存,而青龍閣卻是一個概念上的猜測,依據傳說,它是由民衆籌建而成,自然比不了官方建築的華美,但是作為百姓的心願所成,應該也有其獨特之處,遺憾沒有影像傳世。
雖然傳統建築有其各種固定的形制和章法,青龍閣的外形可以參考其他現存的同類建築,我卻對它報以别樣的期待。
大同城遍布的龍壁說明了當時無論官家還是民間,在建築上絕不會囿于窠臼循規蹈矩,會有創新,按當時話說就是“逾制”,修建者一定會追求自己内心欲望與審美的最佳結合點,所以,青龍閣絕不是一般的建築。
否則,它也不會存活在街名裡直到現在。
當我看到了太原府的這張舊照,就立馬想到了青龍閣,彼時的它應該也是如此華美吧,十字歇山如同一隻展翅雄鷹停駐在古城的一角,守衛着一方安甯。
祝福你,我的大同。
你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從容。
你的孩子們也會陸續回歸你的懷抱,與你一起點亮前行的燈。
因為這裡是大同,你是我們心中的城。
以古法之心,達當代之意,歡迎關注大同府紀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