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最小公倍數教學設計?《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教學設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五年級數學最小公倍數教學設計?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教學設計
【教學内容】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信息窗四——《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教材41-42頁的相關内容)。
【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已經很豐富,動手欲較強,學生認識概念時更能主動參與,自己發現。學生個人解題能力有限,而小組合作更能激發他們的思維,通過交流獲得數學信息。
【教學内容分析】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是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分數加減法(一)》中“剪紙中的數學”信息窗四,第41-42頁的教學内容。該内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因數和倍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等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了以後學習通分做準備。在生活實際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義和作用,這節課是一節以概念為本的教學。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用自己學會的方法嘗試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目标】
一、知識與技能
1.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具體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會在集合圖中分别表示兩個數的倍數和它們的公倍數。2.使學生學會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在探索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知識的過程中,積累觀察、猜測、歸納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會用所學新知解決簡單的現實問題,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有根據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價值觀
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學習和探索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并進一步發展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有關意義。
難點:求最小公倍數方法的探究與理解,會用列舉法、篩選法、短除法等多種方法找出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媒體資源】
多媒體課件;實物展台;長3厘米、寬2厘米的小長方形紙片若幹張。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
引入課題
師:今天,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玩的遊戲,想玩嗎?
請學号是5的倍數的同學舉起你的左手(學生舉手)
請學号是10的倍數的同學舉起你的右手(學生舉手)
師;有的同學舉起了雙手,咱們來采訪一下。這幾個同學為什麼舉雙手呢?(指名回答舉手原因)
小結:這些同學的學号既是5的倍數又是10的倍數。我們把既是5的倍數又是10的倍數的數叫做5和10的公倍數。(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是數與代數中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改
變以往的教學方式,用學生愛玩遊戲的天性導課。在第一次的遊戲中隻是讓學生玩,不進行追問理由,積累活動經驗,讓學生初步感悟公倍數。】
二、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想了解最小公倍數的哪些知識?(指名回答)
什麼是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如何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有怎樣的關系?(預設)這些知識就藏在我們課本的41-42頁。
同學們昨天已經預習了課本41-42頁的内容。
下面請同學們帶着你的收獲或疑問根據活動提示在小組内交流一下。
活動一:這些展闆的邊長分别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
(1)請同學們拿出學具盒中的這些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代替“春”字,小組合作,用你手中的這些紙片擺擺看。
(2)學生操作,老師巡視,适時指導,對于找到一種擺法的學生,應及時提示他們思考是否還有其他不同的擺法。挑選學生作品留待展示。
(3)情況反饋:請小組代表學生到實物展台上擺給全體同學看。
學生拼出的結果可能有許多種:
①用6個小長方形,擺出邊長是6厘米的正方形。教師适時提問: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擺成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每條邊各鋪了幾次?怎樣用算式表示?(6÷3=2(次),6÷2=3(次))②用24個小長方形,擺出邊長是12厘米的正方形。再提問: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擺成邊長12厘米的正方形,每條邊各鋪了幾次?怎樣用算式表示?(12÷3=4(次),12÷2=6(次))還可能出現54個小長方形,擺出邊長為18厘米的正方形......
(4)總結規律。
提問:根據剛才擺正方形的過程,在頭腦裡想一想,用3厘米、寬2厘米的小長方形紙正好鋪滿邊長為多少厘米的正方形?(6厘米、12厘米、18厘米......)
(5)還有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呢?怎樣讓别人一眼看出來。
①學生根據42頁集合圖進行彙報。
②追問: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從哪裡看出來的?如何快速找到這些數呢?
活動二:求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怎樣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呢?
1、小組内交流通過預習學會的方法。
2、不同方法彙報。
3、方法優化。
【設計意圖:探究學習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獲得能力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滲透數學歸納思想,體驗方法的多樣化、個性化。】
三、知識拓展
提升能力
讓學生完成教材44頁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組織交流,引導學生發現:當兩個數成倍數關系時,較大數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當兩個數隻有公因數1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這兩個數的乘積。當兩個數是一般關系時,就用列舉法或篩選法找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自己得出的概念,嘗試尋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體驗方法的多樣化,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理解。】
四、實際應用
回歸生活
教材43頁第4題、44頁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展示。(彙報時說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系,讓學生整體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正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學生在遊戲中進入學習,又在遊戲中結束學習,這樣的數學教學帶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有帶給學生智慧的行囊。】
五、回顧反思
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學生回憶整堂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将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按一定的線索梳理新知,形成整體印象,便于知識的記憶,又讓學生帶着問号走出課堂。】
【評價反思】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因數和倍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的。學好這一部分知識,既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同時它也是學習通分的基礎,因此能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好公倍數及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并能正确的求出兩個數的公倍數及最小公倍數,就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然而,怎樣才能讓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中,既掌握了知識,又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建立學習的信心,達到喜歡學數學、樂于學數學的目的呢?
首先,在教學導入時,我設計了一個遊戲:學号是5的倍數的舉左手,學号是10的倍數的舉右手。這個遊戲,既能迅速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很自然地引出公倍數的概念,可謂一舉兩得。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課堂氛圍也變得輕松起來。舊的知識被激活了,然後又不留痕迹地過渡到了新的知識。
其次,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隻做巧妙地引導,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探讨等多種方式,掌握解題的方法、發現其中蘊藏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機器,他們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宰,思維活躍起來了,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親曆了獲取知識的心理曆程,體嘗到了自己在幾番思索和反複嘗試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傾聽能力、與人合作等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也更深了。
此外,在課堂中,我始終以微笑的表情面對學生,盡量和學生走得近一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師生間的距離越近,學生越願意和老師互動,課堂才會變得輕松、快樂。鼓勵,是必不可少的。隻要學生有一點點進步,教師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更在意老師贊許的神情和肯定的語言。哪怕是回答錯了,老師也要肯定學生積極答題的勇氣,鼓勵他們不要畏懼錯誤,繼續努力。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才會更濃,才會更加願意參與數學的學習。
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上,我緊扣本節課的知識點,習題畫面直觀、充滿童真,所以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為學生所喜聞樂見。
這節課學生學得比較輕松。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回答問表述不完整、不明确時,教師總是急于說出來,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予其他學生補充的機會,這樣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總之,本節課體現了這樣的設計理念:将直觀演示與抽象思維相結合,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應用、鞏固。
*章老師讓數學學起來更簡單*
*如對你有用,可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