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祖園的北端,古槐碑亭的西邊,坐落着古樸莊嚴的祭祖堂。堂面宏偉,庭院寬敞,走進裡間,香火缭繞。在幽雅靜谧的氣氛中,一批又一批人們來這裡祭祖跪拜。
如果說祭祖園是一篇古樸典雅的大文章,古槐亭是文章的中心的話,那麼,祭祖堂便是這篇文章的題眼。尋根與祭祖,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又是人們前來履行的某種使命。在這裡,尋根的含意如果說更具象的話,那祭祖的蘊含就要更寬泛一些,可祭自己的姓氏之祖,族脈之祖,更可祭祀我們的華夏之祖,人文之祖。
人文之祖,它有着多麼深廣的意義。它可以追溯到太古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也可以追溯到史書綱鑒上的上古三皇,即:伏羲、神農、黃帝。雖說祭祖園祭祖似乎寄寓明初移民之祖,這隻是表層之意,誰不想追至太古、上古之祖呢?
“祖斯”;
“桑梓”。
這是院門内外門額木匾上,書法家張一先生的題詞。字體端莊文雅,觀之令人生敬仰之情。祖斯,我們的祖先即在此地:歡迎四方八面的遊子前來尋根祭祖。桑梓,家鄉的桑樹梓樹是父母所植,遊子理應虔誠祈福,回報故土。
在祭祖堂裡,姓氏尋根是一項重要内容,來自四方八面的遊子,誰不想弄清自己的姓氏之源?這裡,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姓和氏現在是一個意思。在上古時代卻是兩個概念。女生為姓,源于母系社會,由一個老祖母傳下來的人為一姓,主要起“明血緣”、别婚姻的作用,以避免近親婚配,使族人種姓退化。氏為姓的分支,同姓之人可因封地改氏,可以官職命氏,不一而足。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會。“男子稱氏,氏随父親”。如黃帝為姬姓,曰軒轅氏,炎帝為姜姓,曰神農氏;堯本是姬姓後人,因其母為炎帝族伊耆姓,故從母姓為伊耆,号陶唐氏。同姓之人有氏者貴,無氏者賤。故氏在上古時期有着分别貴賤的作用。
夏、商、周三代後,随着父權的進一步加強,姓氏合二為一,姓和氏便都是以父姓而定,再無分别。
自古以來,我國的姓氏流變很多,幾達數千家。現在的華人大多始于炎、黃,可以說大都是帝堯同族遠祖的後人。在姬姓後代中,帝堯陶唐氏這一支又分出伊、祁、傅、路、唐、劉、杜、範等數千個姓氏。許多大姓如張、李、王等,雖不出唐堯,但在曆史上均有堯的後裔改為上述諸姓或婚嫁這些姓氏者。如舜與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生兒育女,他們仍然有帝堯血脈。遍布全球的陳、胡、袁、姚、王、虞、田、孫、車、陸十姓的華人皆屬舜的後代,總人數有2億之多。再加上禹的後裔夏、沈、越、鄧、諸、鮑、計等和堯舜的大臣契、稷、伯益、臯陶等十餘人的後裔湯、祖、孔、秦、趙、黃、李、呂、嶽等一大批姓氏,總數在300多個。這些姓氏多數在《百家姓》中,均排在前面,屬于大姓。這些堯、舜、禹及其大臣後裔,連同與他們有血統關系的華人子孫,大體可囊括我國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
面對列宗列祖,隻有長跪三拜,才可表達遊子的祭祀與懷念之情。
作者:張文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