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月1日,加拿大卑詩省南部小鎮利頓發生森林大火,90%的地方都被燒毀殆盡。
自加拿大突破曆史高溫記錄達到49.6攝氏度,至7月3日已經燃起170多場野火。公共安全部長比爾布萊爾發言稱,“這些野火表明,我們正處于一個漫長而充滿挑戰的夏季的早期階段。”
自4月初以來,卑詩省野火應對部門已記錄了630多處野火,過火面積逾830平方公裡。這些火情中,約56%是人為因素造成,約31%是由雷電導緻。
# 專家觀點
“氣候變化正在推動着極端高溫天氣和長期幹旱,這是非常危險的結合。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強度更大,移動速度更快的野火,就像澳大利亞大火一樣具有毀滅性的破壞力。”
“春風吹不盡,野火燒又生。”野火燒的不僅是山林野草,有一個字描繪了野火蔓延,奇異生動的場景。
2
燹,音xiǎn,《說文解字》載:“火也。”《玉篇》說:“燹,野火也。”
“燹”的金文字形,上邊是兩隻猛獸“豸(zhì)”的形狀, 用二豸表示野獸多,下邊是火字,合起來正是山野大火,燒得動物亂竄的情景。
金文“燹”字
有的字形加上“攴”(音pū,手持杖形)、“又”(手形),會意兵火,或指人為燒山。
金文“燹”字例2
《正字通》:“燹,兵火曰燹。”兵火的意思,曾應用廣泛:
先聖舊宅,近日亦遭兵燹之厄,可歎也夫!——宋· 莊季裕《雞肋篇》
曆世既久,悉毀于兵燹;間有遺編,多為世俗秘而藏之。——宋· 張存《重刊埤雅序》
久聞離亂今始見,煙火高低變烽燹。——明· 高啟《次韻楊孟戴早春見寄》
3
“豸”字是怎麼表示野獸的呢?豸,象形字,音zhì,本義是長脊類猛獸,如豺、豹等。字形像大口、四足的動物。
甲骨文“豸”字示意圖
小篆将猛獸定為野豬 “豕” (shǐ) ,自此“燹”的隸書和楷書基本都是沿用其形。
篆文“燹”字
“豕”的甲骨文字形是直立的豬側面的樣子,已經挺形象的了:
甲骨文“豕”字示意圖
這一例甲骨文可能更為象形——
不過金文也不甘示弱,看這耳朵、眼睛和凸嘴——
4
說完“燹”字和它的字形演變,現在我們知道它是山火燒得動物狂奔的場景,這種動物最初定義為長脊椎動物,後來寫作野豬。
野豬
但森林的動物顯然不止如此。世界自然基金會統計2019年到2020年發生的澳大利亞叢林大火,造成了近三十億隻動物死亡或流離失所。
這個數字包括約1.43億隻哺乳動物、24.6億隻爬行動物、1.8億隻鳥類和5100萬隻青蛙。
燒焦的考拉
中學生物課本上介紹的生物圈實驗,已然告訴我們人類無法模拟出類似地球的生态環境,也無法脫離現有的生态系統生存。
每個物種都與生态相互聯系,深遠影響,即使現代文明高度發展,如何對待動物依然是一個重要命題。
END
點關注不迷路!
敝帚字珍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常用的漢字隻有不到3000個;新華字典收錄漢字約8000個;現在的電腦手機等終端,可顯示漢字約30000個;2005年的國家标準GB18030-2005,收錄漢字7萬多個;而最新的國際标準10646,收錄漢字9萬多個。漢字再多,如果不認識、在電腦上打不出來,這些漢字文化就都丢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和您一起,尋找漢字的文化。歡迎您關注:敝帚字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