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和孩子都在聽什麼歌呢?不用問,我們都可以不約而同地一起哼起來: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不誇張地說,這些精神飽滿的紅歌,讓我們熱血沸騰,也讓我們感受到:我和我的祖國,從來都沒有這麼親近過,感覺就是在母親懷抱裡哼歌呀!
但是,這些紅歌不僅刺激我們的愛國之情,還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科學家研究表明:從生理角度看,孩子接觸音樂時大腦掌管情緒的區域相對活躍,長久下來,将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感受力更強的人,甚至能夠幫助孩子未來在同理心、分享與情緒管理上的學習。
寶媽張女士最近送孩子去幼兒園合唱團,練習國慶彙演。她說感覺女兒唱了一個月的《歌唱祖國》後,對祖國這個概念領悟更深刻了,什麼都能聯系起來。
傍晚散步,女兒說我們都是小星星,祖國媽媽是天空,我們在祖國媽媽的懷抱裡成長。
白天上學,女兒說祖國媽媽是太陽,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來陽光和能量。
就連畫畫時,女兒也喜歡把祖國媽媽畫成遼闊的大海、無垠的草地等等。
張女士察覺女兒的成長,感到非常欣喜。因為愛國主義教育她也教過不少,讀繪本、講故事、看紀錄片等,但是沒有一種教育像大合唱這種音樂教育,讓女兒自然而然産生這麼巨大的愛國熱情。
是的,音樂對孩子感受力、同理心的促進是其他教育都無法比拟的。
孩子沉浸在音樂的熏陶裡,即使無人指導也能手舞足蹈,因為她們感受到了被音樂帶動的情緒,而在這種情緒的帶動下,她們往往也能更敏銳的感受他人情緒,萌發同理心和感受力。
手風琴音樂家暨神經科學博士李承宗老師表示:人類的每個單一行為都能觸發大腦相關系統的活躍,唯獨“聽音樂”這件事,能給予大腦皮層最多的刺激,讓皮層中的數個系統同時活躍。
欣賞音樂時的腦部活躍區中,尤以聽覺系統、運動系統與掌管情緒的區域有最強烈的反應。
音樂自帶節奏感,孩子在運動的時候播放一段音樂,據說能讓孩子動作更加協調,促進平衡感發展。
因此很多運動型早教中心在大運動的同時,會播放節奏強、韻律豐富的音樂,目的是促進孩子的運動細胞發育。
在情緒掌控方面,科學家有大量的例子佐證音樂對人類情緒的巨大影響。
不僅孩子們,我們大人也能敏感察覺到,音樂是如何牽動着我們的情緒的。我們快樂的時候,聽到音樂的興奮感會加倍;我們悲傷的時候,聽到悲傷音樂眼淚更容易潰堤。
不同節奏的音樂,對我們的感受也影響不同。憂郁、低沉的音樂,讓我們更容易感傷;熱情高漲、節奏密度強的音樂,讓我們身不由己地想手舞足蹈。
因此,音樂牽引孩子的情緒。節奏強、内涵豐富的紅歌,可以賦予孩子們精神力量!
腦科學家相信:光是單純的“聽音樂”,就能促進大腦進行全腦運動,對大腦正在發展的孩子來說,具有絕佳的正面影響。
什麼時候認識音樂最好呢?李承宗老師則認為越早越好。很多人用音樂做胎教,其實是大有裨益的。
科學研究發現,準媽媽們在懷孕時期聽的胎教音樂,最有益的影響是提升準媽媽們的好心情。當媽媽們的身體和心靈都處于放松狀态,對胎兒的健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而孩子們從剛出生就開始接觸音樂,就能獲得良好的全腦刺激。
李承宗老師表示,如果孩子們能進一步學習音樂,通過看樂譜、演唱、彈奏或肢體律動等,将有助于孩子各種感官的全面發展,更加有助于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肢體發展能力、情緒張力、記憶力、專注力與理解力等綜合發展。
因此,唱紅歌、表演紅歌、演奏紅歌等等,會讓孩子綜合能力進一步發展,是十分有益的綜合活動呀!
暢遊在音樂海洋裡,我們和孩子會一起受益無窮;
暢遊在紅歌的海洋中,我們會一起受到正面的、向上的力量牽引,和祖國媽媽更為貼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