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丘人是生下來睡着荞麥皮褥子、枕着荞麥皮枕頭、吃着苦荞涼粉長大的,直到有一天别人問我苦荞涼粉真的那麼好吃麼?!我一時語塞,不知道怎麼回答。
荞麥生長期短,本是天旱之年播種後莊稼不能上苗,毀苗後補種的另一種莊稼,苦荞麥磨成面後味苦,人們常用來和白面搭配吃面——苦荞面,又因吃面時白面多荞面少,在白面稀缺的年代不受人們喜愛,唯獨做成涼粉,味道大變,清涼可口,吃完涼粉再喝上兩碗紅豆稀飯,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搭配。荞面涼粉家家會做,逐漸有腦筋靈光的人把這當做一門生意,用肩挑擔沿街吆喝叫賣,我記事起當時一個涼粉二角錢,一斤豆腐也是二角錢,當時雖然是二角,不是一般人能實現涼粉自由的,吃一個涼粉就相當于一家人的豆腐錢。一般人隻有頭疼感冒時不思飲食吃一碗涼粉頓時下火,身體得以立刻恢複,涼粉成了可以治病的良藥。
賣涼粉的因擔擔不便,不能擔過多的東西,吃過涼粉的碗随意用抹布一擦,下一個人繼續使用,再加上劃涼粉時用一個小刀在碟子裡劃來劃去,苦荞涼粉一度成為靈丘的“污點”,把靈丘的名譽都搞壞了,外地人一度說靈丘是吃涼粉不換碗,一個人吃完了另一個人繼續吃等等,用此來形容靈丘是多麼落後貧窮。這并不妨礙靈丘人吃涼粉的熱情,中午吃,晚上吃,上下午間隙也吃,我在靈丘二中上學時,王安家距離學校近,課間操時就把涼粉擔子擔到學校,到下課時涼粉擔子被圍得水洩不通,動作遲緩的就吃不上了;下午課間休息時,王安一般把涼粉擔子挑進老師的辦公室,趁沒下課的時候讓老師們大快朵頤,等下課時再賣給學生,合理利用時間差。現在賣涼粉流動的擔子幾乎絕迹,我想即便是有,學校門口的保安早就把涼粉挑子拒之門外了。
苦荞涼粉各地幾乎都有,荞麥也不是山西的特産,在陝西、雲南都有,而且産量遠遠大于山西,涼粉做法也大同小異,我也吃過不同地方的涼粉,我覺得靈丘的苦荞涼粉做到了極緻,能把一種普通的食材做得可口美味,有這麼多人喜歡就是證明,有靈丘人的地方,苦荞涼粉就能到那裡。傳有靈丘人在省城發達,省城距靈丘300餘公裡,家鄉人每去探望,必攜帶涼粉奉上,其必邀同鄉至高檔酒肆,日久其妻不悅,“吾食涼粉似有昂貴之意”。一次我邀同事到靈丘遊玩,介紹他們吃靈丘涼粉,一個小店一下湧進幾十号人,每人少則兩碗,多則三碗,連吃帶喝,衆人大呼過瘾,日後則念念不忘,有一同事專門開車數百公裡,拉朋友去靈丘吃苦荞涼粉。老闆更是奇人,吃多少涼粉不計數,有多少人吃多少吃完自己報數,老闆的豪爽通達可見一斑,據說老闆靠小小的涼粉生意實現了小康。
随着時代的進步,一次性碗筷的使用打消了人們不衛生的顧慮,真空包裝使涼粉可以走得更遠,我也經常在快遞處看見人們寄出涼粉。劃涼粉在操作上也不斷改進,有類似機械的裝置,把涼粉放在架子上,用一網狀裝置一劃,就将涼粉碗托劃成細條狀,方便快捷。用手工劃涼粉倒是逐漸成了手工藝,成了師傅技藝是否高超的一個标志,如果一個師傅能将涼粉劃得上下翻飛,細如發絲,我想是技藝純熟,涼粉也不差。
靈丘的涼粉店多,但很少有在外地開店的,有人研究為何,一說離開靈丘吃苦荞涼粉的人少了,很難将生意做下去。另一說離開靈丘水質變了,做成的涼粉就不是原味了。我想特産就是特産,離開當地就不是特産了。一次我接朋友的父親一同回城,伯父手中抱一盒子,須臾不肯離手,我問伯父何物,曰“苦荞涼粉”!
攝影:崔永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