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佳節
位于蘭州市城關區
鄧家巷的老字号
馬榮林甜食店門口
又排起了長龍
讓食客們趨之若鹜的
就是這又香又糯的元宵
為了保障供應,店内取消了堂食供應,馬榮林帶着徒弟們全部投入選料、做餡兒、蘸水、滾元宵、打包,現做現賣。和市面上口味豐富的網紅湯圓相比,馬師傅的元宵隻有黑芝麻、什錦兩種選擇,都是傳統餡料搭配,也是蘭州人吃慣了的“老味道”。
吃好的、找老的
蘭州人就認這個味
2月12日,走進不長的鄧家巷,穿過排隊的人群,一眼就能望見馬榮林甜食店。不大的門頭橫挂着招牌和喜氣的節日裝飾,店内老舊的價目牌寫有不少蘭州特色甜食。笊籬中的白色糯米粉在晃動中騰起粉霧,一顆顆餡料小塊便在這粉霧中翻騰跳躍。這種傳統的操作方式,實在樸素的質感,本身就是一種好廣告。
馬榮林師傅十幾歲就學習蘭州傳統甜食的做法,從少年學徒到如今年過半百,馬師傅見證着蘭州人對手工元宵的情懷:“我們隻賣黑芝麻、什錦兩種口味。由于做的年代久,再加上用料實在、口味好,這些年積累了不少老主顧。每年從正月初八開始,陸續排隊等候買元宵的街坊從店内排到幾十米外。起先每天能賣2000斤左右,正月十四、十五能賣5000多斤。”
排隊人群中,年長的顧客給年輕人傳授煮元宵的心得:“下鍋煮時,水會由于表層粉末吸水而變糊,所以水要放多一些;煮得漂起來就行了,千萬别太久了。”李阿姨專門從東崗趕來,已經排了将近半個小時。她告訴記者,自己來的不巧,上一波做好的剛賣完,隻能排隊再等等。自己吃了二十幾年的馬榮林元宵,雖然已經搬家了,還是經常過來買,已經離不開這個老味道了。
記者體驗滾元宵
感受傳統手藝人匠心創作
或許是傳統味道的魅力,記者臨時起意,也想跟着馬師傅體驗手工搖元宵的過程。馬師傅在準備大盆清水和糯米粉時,記者也看到了提前制作好的餡料塊。和想象中像餃子餡一般的粘稠狀态不同,元宵餡是一個個切好的小方丁。馬師傅告訴記者,餡料如果不硬,滾的時候就容易散架。
原料都備好後,師傅就正式上手演示了。他先把餡料塊倒進大号笊籬裡,入水盆浸濕後放入糯米粉盆開啟“無影手”模式,快速搖晃,輕裹一層糯米粉後再入水盆,還要觀察元宵的幹濕程度。一笊籬大約有30個元宵,反複加水加糯米粉後使笊籬變得沉重,記者端着有點費勁兒,手上的速度不自覺慢了下來,馬師傅趕緊提醒:“想讓糯米粉在一遍遍蘸水過程中不會化掉,就要手下帶上速度。”經過五六遍重複的動作,方方正正的餡料塊早已變成“小雪球”。師傅根據多年經驗,将大小符合标準的元宵挑出來,然後繼續搖其餘的。看記者有點“懈怠”,馬師傅又用美味循循善誘:“自己滾好的元宵,餡子和糯米粉融為一體,一口咬下去,外皮厚實、有嚼勁,滿嘴都是濃郁的香氣。”
擇一事,匠一心,終一生,成一作。馬師傅的微信名是“甜食匠”。他說,做老蘭州傳統甜食早已不是單純地為了謀生,更是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懷。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任澤昕 文/圖
來源: 蘭州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