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鐘壺為清代制壺大師邵大亨所創,是其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佳器,器型端莊穩重,比例協調,帶着一種獨特的韻味。
△戴文濤 禅譯文創總經理 閱山堂品牌創始人
德鐘器型簡單而實用,但是市面上德鐘體積較大,令一些朋友在選購時産生疑慮。
戴老師向我們介紹到,其實德鐘以其形狀似鐘而得名,又因其器型寬厚而穩重,與“厚德載物”之美好寓意極為貼切,所以過去的德鐘多以大壺為主。
畢竟從日常泡茶的實用角度來說,壺的體量太大确實不太實用。所以戴老師特意請尹躍琴老師貼合“為茶而生”的理念,将壺的容量适當縮小,以滿足今人的飲茶習慣。
此壺作者尹躍琴老師出生于陶藝世家,在顧斌武、顧杏娟、陳錫良、孟曉軍等上師的耳提面命下,成就裴然,聞名于紫砂陶藝界。尹躍琴的作品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和獨特審美風格,精工細緻,不落窠臼。更在國家級精品展覽中,曾屢次獲得殊榮。
特意打造的170毫升黃金容量,符合人們日常泡茶的需求,使用起來更為趁手。
扁圓形的身筒非常有利于聚茶香,壺身優雅,造型簡樸,一洗清季宮廷之繁缛習氣,更充分體現出了紫砂的古樸之美。
德鐘器型的壺口直徑較大,在往裡投茶與往外倒茶時尤其方便,這也是很多人喜歡德鐘的一大原因。
炮筒流的壺嘴設計,口大而飽滿,出水流暢,幹淨利落。
德鐘壺最大難點在于折肩的部分的制作,尹躍琴老師拿捏有度的精巧把控,剛柔相濟的設計處理,将這把小品德鐘的氣、韻、神展現的淋漓盡緻。
采用原礦大紅袍泥料精制而成,泥質厚重古拙,清雅潤澤,質感十足。泥料的适茶性廣泛,可沖泡普洱、烏龍、紅茶以及白茶。
扁平的壺身與寬闊的壺口,具有不易把茶葉悶壞的強大優勢。一些葉片較嫩、怕悶的新白茶、發酵度較低的烏龍,甚至是綠茶也可以用它來沖泡。
精妙改良的黃金容量、扁平的壺身、寬闊的壺口、泥料廣泛的适茶性,這款具所有巧妙設計于一身的小品德鐘,無疑是為茶而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