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一起讀第78天,打卡,繼續……今天是講述醫生為何治療失誤的——
《素問 徵四失論篇》
原文:黃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黃帝曰:夫子所通書受事衆多矣,試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
雷公對曰:循經受業,皆言十全,其時有過失者,請聞其事解也。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雜合耶?夫經脈十二,絡脈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專,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時疑殆。
翻譯如下:
黃帝在處理政務的明堂,雷公在一旁陪坐。黃帝問:夫子你所通曉的醫書、經曆的醫事很多了,試着說說其中的得與失吧,成功是因為什麼,失敗又是因為什麼?
雷公回答說:依據醫書上的記載,以及老師的傳授,都說依次便可取得十全十美的療效,但實際上卻不時出現過失,請幫我講講這是為什麼吧。
黃帝說:你是年歲尚輕智慧還有不足呢?還是在考慮問題時沒有周全呢?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脈,這些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也是被醫生們所遵循并且常用的。之所以不能在實際診療中取得十全十美的療效,是因為精神還沒有完全專一,并缺乏正确的分析思考,沒有弄清外在症狀和内在病變之間的關系,所以才不時疑惑無法決斷。
診治疾病卻不知道陰陽、逆從的道理,這是造成治療失誤的第一個原因。
跟随老師學習,還沒有達到精通的程度就半途而廢,盲目使用一些不正規的治療方法,把錯誤的理論當做真理,亂立病名誇大自己的治療之功,胡亂使用砭石療法,讓自己造成錯誤和過失,這是造成治療失誤的第二個原因。
不理解病人貧富貴賤生活起居在治療中的重要性,以及居處環境的好與壞,形體的溫與寒,不考量飲食的宜與忌,不能辨别病人性情是勇還是怯,不懂得使用比類異同的方法,就足以讓醫生自己頭腦混亂,無法自己考慮明白了,這是造成治療失誤的第三個原因。
診治疾病時不詢問起病之初的情況,是否有憂思所患何事,飲食是否缺乏節制,生活起居是否偏離常規,或者有沒有中毒,不先詢問清楚這些情況,就倉促地按住寸口切脈,哪種病能診斷準确呢?信口開河,杜撰病名,因粗枝大葉造成無窮後患,這是造成治療失誤的第四個原因。
所以,世人有說起話來誇張到千裡之外的,而粗陋的醫生在診病時,對病人的貧富貴賤,飲食起居毫無考慮,忽略不問。作為醫生,診病時必須保持從容鎮定,僅知道把按體察寸口脈,而不能确診五髒之脈,也不知道百病所起的原因,診斷不清時先是埋怨自己醫術不精,接着就歸罪于老師教授得不好。所以,醫生治病時不能以醫理作為指導,即使挂牌行醫也沒用技術可言,胡亂治療碰到恰巧痊愈的,又沾沾自喜。嗚呼!醫學理論微妙精深,有幾個能真正理解?!醫道之大,就像天地一樣廣闊,四海一樣廣博,你如果不明白這些道理,老師講得再明白,也還是沒法徹底搞清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