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防控20條解讀?(抗擊新冠肺炎)為何調整?有何依據?如何見效?中國官方解讀優化防控二十條措施,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優化防控20條解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抗擊新冠肺炎)為何調整?有何依據?如何見效?中國官方解讀優化防控二十條措施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電 題:為何調整?有何依據?如何見效?中國官方解讀優化防控二十條措施
中新社記者 李純
“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對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在12日召開的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米鋒開場便有如上表示。
繼11日發布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2日圍繞相關主題舉行新聞發布會。此次調整防控措施有何原因?具體舉措背後有何依據?如何确保二十條措施落地見效?與會嘉賓對此進行權威解讀。
“對于當前疫情防控政策進行不斷的優化調整,也是我們過去兩年多以來一直堅持的一個工作節奏和風格。”談及本次調整、優化防控政策的主要考慮,國家衛健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這樣的調整和優化是基于科學的認識,也是基于循證研究的新成果。
在兩年多來的防控實踐中,中國經曆了聚集性疫情的挑戰,也積累了許多防控經驗,對于新冠病毒的傳播規律和臨床治療特點有了新的認識;在疫苗、藥物的研發儲備等方面,也有了新的技術進步。
“因此,我們要因時因勢來調整優化我們的防控舉措,不斷提升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雷海潮指出,中國每一次對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都十分審慎,也是經過專家科學論證的,确保積極穩妥、風險可控。
例如,二十條舉措取消了中風險區的判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常繼樂介紹說,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實踐應用以及7月、8月的評估,中風險區的陽性檢出率為3/10萬,且劃定中風險區後,管控人員較多,也消耗防疫人員。在此情況下,決定取消中風險區。
再如,備受關注的“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也有其科學依據。評估發現,次密接的陽性檢出率約為3.1/10萬,及時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觸者,能夠降低次密接的陽性率。以此為據,不再判定、管控次密接,可以節約很多服務保障資源。
雷海潮指出,優化之後的防控舉措能夠明顯緩解各地疫情處置中遇到的一些瓶頸和障礙,比如隔離資源相對緊張、隔離房間不足等。當天的發布會也透露,從“7 3”改為“5 3”,減少的2天可以省出約30%的集中隔離資源。
“病毒在變,我們對病毒的特點和疾病的認識也在變,措施也跟着變。”常繼樂表示,無論是每一版防控方案的修訂,還是這二十條優化措施的出台,都是經過實踐和試驗得出的。“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精準。”
另一方面,針對管控時長縮短、管控人員減少等一系列防控政策的變化,有觀點認為,中國的疫情防控舉措變得更“松”了。
“實際上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常繼樂指出,這些調整要求更科學、更規範、更快速地開展防控。
他還表示,除了這二十條優化措施,其他的疫情防控舉措仍然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執行。絕不能因為有了二十條措施而放松嚴防嚴控,也不能因為嚴防嚴控而對二十條優化措施再進行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官方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切實保障民衆正常生産生活秩序,防止疫情防控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行為。在當天發布會的答問環節開始前,米鋒也着重指出,要堅決克服簡單化、“一刀切”,堅決整治“層層加碼”,解決好民衆反映的問題。
“各地已經成立了整治‘層層加碼’工作專班,我們每天都在進行調度,對于各地網民、人民群衆反映遇到的各種問題,積極有效回應,轉交給有關地方來予以推動解決。”雷海潮也指出,今後工作中還要及時收集整理各方面的反映,進一步保證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舉措能夠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得到貫徹和執行落實。(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