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程守忠
在豐縣城南老家,松花蛋不大受待見,因為本地盛産變蛋。松花蛋顔色深,腥味較濃,而且含鉛;而産于老家的變蛋,色澤清亮金黃,幾乎屬于純天然食品。略微有點堿澀味——那是老家鄉間的本味,加一點食用醋,即醇美鮮香,不可方物,令人沉醉……
這是一枚變蛋的特寫。變蛋的前世是一枚普通的雞蛋,經過老家人的純手工制作,就華麗轉身為一枚清亮金黃的變蛋,即磕即食,淡淡的堿澀味,含着鄉愁和依戀,那是老家的味道,經久不忘,曆久彌新。
佐酒,隻需要破開,或對剖,或切為荷花瓣狀,點微鹽,淋陳醋,滴麻油,一口烈酒,搛一瓣入口,沁涼滑潤,鮮香軟糯,心神即醉。
田間割麥子,驕陽似火,口幹舌燥,拈起一枚,在鐮把上磕破外皮,或自高處丢落硬地,殼與肉即将分離,扯住外皮,輕輕一剝,即得“全牛”,有“庖丁解牛”之快感,不染灰塵,入口微澀,咀嚼香濃,勁力再生,好不惬意!
且随我到豐縣宋樓鎮實地考察一趟,領略雞蛋華麗轉身的過程。任村外風起雲湧,老家村莊還是老門舊戶,土道與水泥路縱橫交錯,親切與濃情牽牽連連,不絕如縷,心熱眼跳。
不覺間,就到了“變蛋世家”的門口。我到達時李彥景老人正在忙碌着。他數十年如一日,在手工加工變蛋的作坊間,摸爬滾打——畢竟生活的舞台上,沒有輕重緩急,隻有含辛茹苦,流血流汗!他聲稱,如今每天做10000個變蛋。
在制作現場,這一筐筐裡面,裝滿了新鮮的雞蛋。
做變蛋最關鍵的是這一大盆泥漿,把清水、草木灰、生石灰、堿粉、茶葉、五香粉攪拌而成,要将配料的比例調好,否則做出來的味道會大打折扣。
将雞蛋在泥漿中浸泡後,然後再一一拿出晾幹,将雞蛋的外部裹滿鋸末就完成了制作過程。
續入雞蛋撈出滾在料鬥間,裝缸捂上七八天,取出,晾曬兩天,才能完成雞蛋到變蛋的華麗轉身。每一枚變蛋上,都有手工勞動的馨香。
彥景先生說,就是一天不眠不休,也做不出多少變蛋來,至少每一枚都得過一次手吧。生活的前台,充滿儀式感和成就感,後台卻浸泡在汗水和心血中。
制作成形的變蛋如琥珀一般透亮照人,而且剝開之後香氣宜人,吃起來軟硬适中,口感極為爽滑細膩,令人回味無窮。
裝卸貨、送貨等環節,哪一樣也不能少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是生活最好的注腳。
彥景先生的兒子李廷科,既是獵鷹應急救援隊隊員,也是變蛋作坊的勞動者和送貨員。裝車,出發;人生的一半在路上!
辛苦的付出,也換來豐厚的回報,隻要心懷沃土,哪裡都是可以成長的土壤。李彥景老人做變蛋,年收入超過20萬,雖然身在農村,但一樣可以賺錢,據悉,每年都又很多人慕名來訪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