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建設項目,從開工到主體施工階段測量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作為一位施工技術人員,這些内容要基本懂并能操作。
一、建築物的定位方法
1、建築物定位的施測順序
業主方提供的放線基點→建築主軸線的建立→軸線控制網的建立→具體施工放線。
2、業主方提供放線基點
據業主和建築總平面放線圖提供的放測基點。
3、主軸線的建立
根據總平面圖的坐标點放出其他建築物的角點。将經緯儀架設于放線基點間的任意一點,照準另一放線基點,建立一條建築主軸線,施測過程中,采用經緯儀定線、轉角,鋼尺量距(為保證施測精度,經緯儀轉角施測時采取正倒鏡測回法,以長軸施測短軸,鋼尺量矩采取擡尺),并在該建築主軸線上建立永久性軸線控制樁。
4、建築物矩形控制網的建立
本工程軸線控制采用“井”字型矩形控制網,其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根據已形成的建築主軸線和基礎平面布置圖,将經緯儀架設于建築主軸線控制點上,照準建築主軸線上另一控制點,轉角90°,定出一條與建築主軸線垂直的橫軸線。
第二步:随後在視線方向上根據所需距離,鋼尺量距定出其餘控制軸線控制樁的位置,并用木樁标示,并作好半永久性保護措施。
第三步:再将經緯儀移至其餘各控制軸線控制樁的位置。以長邊施測短邊,轉角90°,放測出與建築主軸線平行(或垂直)的各軸線的位置,并在施工圍牆側建立半永久性軸線控制樁。
二、原水準點的引測和±0.000标高的确定
根據業主提供的原水準點,将原水準點引至施工現場,施測結果滿足《工程測量規範》GB 50026-2007的要求,并在施工現場的不易破壞變形處建立2~3個永久性高程樁,作為整個建築施工過程中标高控制基準點,再根據該基點确定首層±0.000标高控制。
三、基礎施工階段的測量放線
根據已形成的建築物“井”字型矩形軸線控制網以及已确定的基礎平面位置,采用經緯儀将縱橫軸線投測到地面上,定出軸線中心控制樁,再根據基礎平面布置圖放出各柱基位置,并用灰線将柱基中心十字線在地面标出。并設置“十”字樁進行定位保護,同時進行巡查,以防移位。然後依據各柱基、設備基礎位置,進行獨立柱基礎和設備基礎的施工。
四、主體階段軸線的垂直傳遞
根據現場條件和《工程測量規範》GB 50026-2007的有關規定,決定建築物主體階段軸線的垂直傳遞采取内控,具體法如方下。
投測前根據軸線控制網,在±0.00層的每一水平施工段中四角柱上設垂直軸線,采用激光經緯儀進行垂直傳遞。層間垂直測量偏差不超過3mm。建築全高垂直偏差不超過3H/1000,且小于10mm。
五、主體階段标高的傳遞
基礎施工到基礎頂标高時,将場内水準點引測至基礎側邊,同時引測點均勻分布,且要求不少于4點。待上一施工層梁側模拆除後,再用鋼尺線錘将下一層的水準點引測到上一層柱上,并用紅三角标示。所有紅色标志點,應采用水準儀對其進行閉合檢查,及時消除誤差。
六、鋼結構施工測量
鋼結構測量網線主要為平面軸網控制,采用全站儀對每個鋼柱進行測量,保證整個軸網的準确。最後用經緯儀對整個軸網的桁架進行自檢閉合。 待屋架安裝就位後要采用經緯儀對屋架的垂直度進行測量,同時采用全站儀對柱頂标高進行符合。
七、施測要求
1、使用經驗收合格的測量儀器,如經緯儀、水準儀和鋼尺等。
2、每次施測完畢均做閉合檢查,準确無誤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3、所有标高的引測均由±0.00向上或向下引測,以減少誤差。
4、測距精度、引角精度、層間垂直度以及建築物全高垂直度偏差必須在規範允許的範圍内。
5、該工程在基礎和主體封頂後,分别組織有關單位及部門對軸線、标高進行複核驗收,并作好記錄。
八、沉降觀測
1、沉降觀測點布置
沉降觀測點依據圖紙設計要求進行布設,采用暗裝式沉降觀測點。
2、水準點:不少于三個,設置宜靠近觀測點,在建築物所産生的壓力影響範圍以外,且在可靠的土層上;或沉降觀測點已穩定在建築物上。
3、沉降觀測點要求
精度要求“二級水準測量”進行觀測,測量的誤差應小于變形量1/15,采用精密水準儀(S1)和精密測量方法,往返校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0.60mm。
測量的各次觀測時間:觀測點穩固後即開始,然後每層一次直至完工。完工後當年每3個月測一次共四次,第二年6個月一次,第三年起,每一年一次直到穩定。
觀測成果要可靠,資料需完整,真正做到“一穩定、四固定”。
4、沉降觀測應提供的結果
繪制沉降觀測點平面布點圖,觀測點編号。
填寫、整理下沉量統計表。
繪制觀測點的下沉量曲線。
每次觀測成果應及時提供給業主、監理及報知設計單位,若出現異常便于采取措施。
End
凡事就怕“較真”!
打開微信添加搜索微信公衆号“技術負責人”,關注土木人自己的共享平台!
經驗及資料分享、技能進階一步到位!
技術負責人
公衆号ID:jishufzr
每天漲姿勢~
長按二維碼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