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牛肚的正确做法

牛肚的正确做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2:54:58

牛肚即牛胃。牛為反刍動物,共有四個胃,前三個胃為牛食道的變異,即瘤胃、網胃(又稱蜂巢胃、麻肚)、瓣胃(又稱重瓣胃、百葉胃、毛肚),最後一個為真胃又稱皺胃.瘤胃内壁肉柱行業俗稱"肚領、肚梁、肚仁"贲門擴約肌,肉厚而韌俗稱"肚尖"、"肚頭"(用堿水浸泡使之脆嫩,可單獨成菜).應用瘤胃可把牛漿膜撕掉,保留粘膜,生切片涮吃。菜品如"毛肚火鍋"、"夫妻肺片".網胃應用與瘤胃相同,瓣胃于皺胃大都切絲用。牛肚中運用最廣的為肚領和百葉。

牛肚的正确做法(圖解牛肚胃)1

牛肚的正确做法(圖解牛肚胃)2

牛胃,功能與我們知道的胃一樣,起暫時貯存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和推送食物進入十二指腸的作用。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牛共有四個胃,前三個胃為牛食道的變異,沒有胃腺,不分泌胃液,統稱為前胃,即瘤胃、網胃、瓣胃,最後一個胃有胃腺,能分泌消化液,與豬和人的胃類似,也叫真胃,又稱皺胃。

牛肚的正确做法(圖解牛肚胃)3

瘤胃(TRIPE),是牛最大的一個胃,約占四個胃總容積的80%,因其容積大而俗稱為牛肚。瘤胃内壁黏膜呈棕黑色或棕黃色,表面有無數密集的圓錐狀或葉狀的瘤胃乳頭,看起來像毛巾上的毛毛或是毛刷,此部分一般稱為牛肚片;肉柱和瘤胃前庭的黏膜無乳頭,肉柱俗稱肚領、肚梁。在中國菜中“肚領”是牛肚的上等品,非常嫩,容易嚼。爆肚廚師将肚領一分為三,最後者叫“大梁”,把大梁去膜剝皮,剩下的又白又厚芯被稱為“肚仁兒”,是肚領中的極品,最好的部位,口感比較韌。

牛肚的正确做法(圖解牛肚胃)4

網胃(TRIPE-HONEYCOMB)最小,約占四個胃總容積的5%,略呈梨形,前後稍扁。網胃黏膜形成許多網格狀的皺褶,似蜂房,因此也叫蜂巢肚、蜂窩肚、金錢肚。網胃應用與肚片相同,适合各類炖、醬、鹵、炒。咬起來有一定的嚼勁,易入味,所以用來做鹵水是最好的。鹵制金錢肚最重要的是去腥和入味,一定不能蒸爛,鹵制時間不易過長。

牛肚的正确做法(圖解牛肚胃)5

瓣胃(OMASUM)呈兩側稍扁的球形。瓣胃黏膜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瓣葉,從橫切面看,很像一疊“百葉”,因此,通常把瓣胃稱為“百葉胃”,也就是大家經常吃的牛百葉。瓣胃表面有一層天然的黑色薄膜,但是這層膜并不十分牢固,溫度變化、儲藏或是腌制過程都會使它逐漸脫落,這就是為什麼市面上見到的百葉有黑白兩種的原因。新鮮的牛百葉,表面是黑色的;白色的牛百葉是漂過的,是冷凍食品。味道當然是黑色的較好,比較韌。可以涮吃也可炒菜,但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吃火鍋的時候講究七上八下,老了可就嚼不動了。百葉較薄,能帶出它清脆的做法必須是火鍋,涮火鍋又以不掉毛的鮮百葉為上。

牛肚的正确做法(圖解牛肚胃)6

皺胃(ABOMASUM)呈前端粗,後端細的彎曲長囊形。皺胃黏膜光滑、柔軟,在底部形成12-14片螺旋形大褶皺。皺胃的功能主要通過胃腺分泌大量的胃液對食糜進行化學消化作用,和單室胃相似,因此又稱之為“真胃”,由于存在滑膩的黏膜,和蘑菇表面粘液相似,因此也稱之為“蘑菇”。皺胃,在四個胃中價格最為便宜,但因其個頭小而顯得較為珍貴。主要做法為汆,俗稱汆散旦。在廣東香港一帶,牛皺胃稱為牛沙瓜,做法比較廣,常見為将其加工後放在牛雜面裡面。

牛肚的正确做法(圖解牛肚胃)7

小 貼 士

附一 選購常識

1、牛肚質量鑒别

牛肚中運用最廣的為肚領和百葉,在購買牛肚的時候要特别注意特别白的毛肚是用雙氧水、甲醛泡制三四天才變成白色的。如果毛肚非常白,超過其應有的白色,而且體積肥大,應避免購買。用工業燒堿泡制的毛肚個體飽滿,非常水靈,使用甲醛可使毛肚吃起來更脆,口感好。雙氧水能腐蝕人的胃腸,導緻胃潰瘍。長期食用被這些有毒物質浸泡的毛肚,将會患上胃潰瘍等疾病,嚴重時可緻癌。用甲醛泡發的毛肚,會失去原有的特征,手一捏毛肚很容易碎,加熱後迅速萎縮,應避免食用。

2、牛百葉選購常識

1)看顔色

牛百葉顔色挺多,常見的有黑的、黃的、灰的﹔食料不同,肚子的顔色就不同,黑的是吃酒糟的,黃的是吃草的﹔雪白色的牛百葉看起來美觀幹淨,實際上是經過漂白的,不可以購買。水發食品一般為其本色,如果過白且體積大,應避免購買和食用。

2)看大小

買百葉别貪大,小的嫩﹔還得看看百葉上的毛刺,行話 “草芽子”,“草芽子”要朝上直立,這才是新鮮肚子。

3)聞氣味

市場上銷售的牛百葉用違規添加劑處理過的色白,吸水性強有彈性,口感發脆,聞起來有股淡淡的怪味,其它的牛百葉熟貨也很少有漂燙去黑膜的過程,挑選時可以先聞一下味道。

附二 牛肚去腥及清洗方法

1、牛肚去腥方法

1)将牛肚絲盛入碗中,加黃醋10克、精鹽1克拌勻,用力抓揉去其腥味。

2)用蘇打粉使勁的揉搓,揉搓好後放置1小時在用水沖洗幹淨後在用水泡30分鐘,然後燒開水灼一下,怪味道就差不多沒了,做的時候加料酒,姜,白糖都是調味的。

3)或者水焯一下.就是将肉放進燒開的水中.等到肉稍微變色,或者血沫出來了,再拿出鍋.姜20克,蔥20克姜切片,用刀背剁碎,蔥切段。把姜碎和蔥段放到小盆裡,倒入200cc的水。用手揉到蔥姜汁浸入水中。濾去姜和蔥。剩下的就是姜蔥水。

4)燒一鍋開水,蔥、姜、花椒、八角、酒加入鍋中,煮沸之後再加入牛肚,蓋上鍋蓋再煮2、5-3小時,到牛肚煮軟即可撈起。

5)準備一鍋鹵汁(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口味來調制),将煮好的牛肚放入煮滾的鹵汁,再煮滾隻後,浸泡1小時入味,再取出放涼。

6)先用清水把牛肚表面污垢、粘膜洗一下放入盆中,加入食鹽100克玉米面100克食醋30克搓洗15分鐘後沖洗2遍,鍋中燒開水放入洗好的牛肚焯水,撈出用清水沖洗一下就可以煮了。經過上述加工後牛肚就幹淨無異味了。

2、牛肚清洗技巧

1)水清洗

用淘米水清洗牛肚算是最傳統的牛肚清洗方法之一了,也就是用将牛肚放入加了鹽的淘米水中反複揉搓清洗即可。

2)堿面清洗

将牛肚用溫水浸泡一下,然後灑入堿面,浸泡半小時左右再開始清洗,反複揉搓,這樣就可以洗掉牛肚上的味,而且還洗得非常幹淨哦。

3)食鹽和醋清洗

在牛肚的兩面加食鹽和醋,用雙手反複揉搓,直到黏液凝固脫離,然後用清水沖洗幹淨即可。該方法很最簡單方便。

附三 牛肚切片标準

1、長度:約5-6厘米

2、厚度:一厘米大約可以切8片

牛肚的正确做法(圖解牛肚胃)8

牛肚的正确做法(圖解牛肚胃)9

牛肚的正确做法(圖解牛肚胃)10

注意事項:

1、左手需戴手套,手不可以直接接觸産品;

2、刀與砧闆之間角度為45度;

右邊的牛肚為了長度均勻,将牛肚先分解為5厘米寬的長條形再切,所以有很明顯的刀切口,但缺點是兩邊會有許多較短的;左邊的牛肚是根據牛肚的形狀變換下刀的位置,所以沒有刀切口,短的也較上面那種少。

附四 相關做法大全

牛肚生切片涮吃,菜品如“毛肚火鍋”、“夫妻肺片”.網胃應用與瘤胃相同,瓣胃于皺胃大都切絲用。牛肚中運用最廣的為肚領和百葉。

1)紅油牛肚絲

材料:牛肚,醬油 醋,砂糖、雞精,香油,辣椒紅油和紅椒絲,香菜絲,芝麻,花生碎。

做法

1.将牛肚用溫水浸泡後洗淨,将牛肚斜切成條狀。

2.鍋内燒開水,放入牛肚焯水後撈出,放入冰水中浸泡後撈起瀝幹水份。

3.碗内放入鹽2/3小匙,醬油 醋,砂糖、雞精,香油,辣椒紅油和紅椒絲,香菜絲,芝麻,花生碎。放入牛肚拌均勻即可。

2)雙椒炒牛肚

材料:牛肚,青紅椒,香菜,蔥,姜,醬油,味精,鹽。

做法

1.将牛肚洗淨切絲,青紅椒切絲,香菜去葉洗淨切段。

2.鍋内燒開水,放入牛肚焯水後撈出,備用。

3.炒鍋注蔥姜油燒熱,下入青紅椒絲、香菜段略炒,烹料酒,加醬油、味精、鹽、牛肚、炒勻出鍋即成。

3)紅燒牛肚

材料:牛肚,香菇,春筍,豆豉,郫辣醬,姜片,洋蔥,白糖,香醋,香醋。

做法

1.将牛肚洗淨,入沸水鍋内煮至八成爛,撈起,切成片,把香菇和春筍切成片。

2.鍋内放适量油,小火煸炒豆豉和郫辣醬,煸香出紅油後放入姜片和洋蔥煸炒,爆香後倒入肚片、香菇片和春筍片。

3.放入料酒,再放入醬油炒勻。加入肚片,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少許白糖,烹入幾滴香醋,再撒少許味精炒勻。

4.最後用适量水澱粉勾芡,即可出鍋。

4)西芹炒牛肚

材料:西芹,紅辣椒,鹵牛肚,紅椒,雞精,胡椒粉。

做法

1.西芹、紅辣椒、鹵牛肚切絲。

2.炒鍋倒少量油,大火燒至八成熱,下入紅椒絲與西芹絲翻炒,加小半勺鹽,炒至西芹微微出水,顔色變深即可。

3.下入牛肚絲翻炒一分鐘;加少量水,雞精、胡椒粉,炒勻至水分收幹裝盤即可。

5)牛肚湯

材料:牛肚、蔥、鹽、香菜、雞精

做法

1.蔥蒜末備用,醬牛肚切絲;

2.熱油鍋,蒜末爆香,加入蔥末,後加入牛肚絲略炒,炒香後加水。加豆泡;

3.水開後,加入已用熱水調勻的麻醬适量,後加鹽适量、雞精少量調味;

4.稍煮關火,撒香菜末;

5.加麻油、白胡椒适量,即可。

6)菌菇炒牛肚

材料:白鹵牛肚180克、鮮海味菇300克、冬筍條70克、胡蘿蔔條50克、洋蔥條70克、青筍條70克、蚝油30克、鮮醬油15克、紹酒20克、黑胡椒碎1克、白糖5克、大蒜瓣40克、烹調油25克。

做法

1.先把蘑菇切為三段,然後把牛肚切成粗條備用。

2.把冬筍、蘑菇用開水汆燙撈出備用,再把青筍、胡蘿蔔進行汆燙撈出備用,最後把牛肚汆燙撈出備用。

3.炒勺上火注入适量烹調油,下入大蒜瓣用小火進行煸炒至表皮微黃,然後下入牛肚炒勻,再放入洋蔥條炒勻。

4.把洋蔥炒出香味後倒入蘑菇翻炒,炒勻後烹入紹酒和醬油改用旺火進行翻炒。

5.把食材炒勻後倒入适量蚝油翻炒,待翻炒均勻後下入所有配料炒勻。

6.最後再撒少許白糖提鮮,在出鍋前撒入少許黑胡椒碎炒勻,然後便可出鍋碼盤。

7)香辣雜蔬炒牛肚

1、綠豆芽掐去頭尾能使豆芽口感更加脆嫩。

2、蔬菜類事先經過焯燙,可以縮短炒制時間,更大的保留蔬菜中的營養。

3、因為鹵牛肚本身就有鹹味,在炒制中又加入了辣醬,所以此菜不必再另外放鹽。

4、最後的炒制速度要快,過長的炒制會影響此菜的口感和營養。

8)發絲牛百葉①

材料:淨熟牛百葉500克,玉蘭片50克,香蔥25克,幹辣椒末10克,醋10克,精鹽2克,味精1克,牛清湯25克,香油10克,油75克。

做法:

1、将香蔥切成段。玉蘭片切成絲。牛百葉切成5厘米長的細絲。

2、鍋燒熱放油,下入玉蘭片絲、幹辣椒末炒香。

3、下入牛百葉,烹入用餘下調料對成的汁,放入香蔥翻勻,裝盤即成。

特點:形如發絲,脆嫩酸辣,鮮美爽口,是湘菜傳統名菜。

操作提示:刀工要精細,用旺火炒制。

9)發絲牛百葉 ②

用料:淨牛百葉1000克、冬筍100克、紅辣椒10克、韭黃50克、植物油150克、蒜子10克、鹽、味精适量、料酒25克、米醋25克、濕澱粉15克、香油少許、雞湯50克、香蔥10克

做法

1、牛百葉切成5塊,放入桶内,倒入沸水攪動3分鐘撈出,揉去表面黑膜,漂洗淨,下冷水鍋煮七成熟。

2、牛百葉除去外壁,切成約5厘米的細絲。冬筍、紅椒均切成稍短的細絲。香蔥切段。

3、牛百葉用米醋和鹽揉去膻味,漂洗幹淨,擠幹水分。雞湯、米醋、味精、香油、濕澱粉、蔥段對成汁。

4、鍋内放油加熱至五成,下冬筍絲、牛百葉煸出香味,烹料酒,放紅椒、韭黃絲,加鹽、味精,倒入對汁炒勻即可。

制作關鍵:特别注意刀工技巧。烹制時掌握火候。

10)發絲牛百葉 ③

主料:牛肚500克,玉蘭片25克,

調料:辣椒(紅,尖,幹)5克,大蔥5克,醋20克,豌豆澱粉10克,味精1克,鹽3克,香油3克,花生油50克

做法

1.将牛百葉分割成5塊,放入桶内,倒入沸水(浸沒為度),用木棍不停地攪動(約3分鐘),撈出,用清水漂洗幹淨後,随冷水下鍋,煮至斷生取出。

2.将牛百葉逐塊平鋪在砧闆上,剔去黑色外壁,切成約5厘米長的細絲,盛入碗裡。

3.用醋10克,精鹽1克将百葉絲拌勻,用力抓揉,去掉腥膩味,然後用冷水漂洗幹淨擠幹水分,蔥切成約1.5厘米長的段,取小碗一隻,盛入牛肉清湯,再放味精,麻油,醋(10)克,蔥段和濕澱粉,調成味汁。

4.炒鍋置火上,放生油燒至八成熱,先把玉蘭片絲和幹椒末下鍋煸炒,打個翻身,即下牛百葉絲和精鹽,炒勻,倒入調好的味汁,快炒幾下,即可出鍋裝盤。

11)涼拌牛百葉

材料:新鮮牛百葉200克,大蒜2頭,辣椒油20克,香油3克,鹽5克,熟芝麻3克,醬油、醋各3克,胡椒粉3克,味精3克

做法

1.牛百葉切成絲,盛漏瓢中在沸水中燙3分鐘,出鍋瀝幹水備用;大蒜搗碎成末。

2.在拌盆中,倒入冷卻的牛百葉絲,加鹽、辣椒油、香油、大蒜、胡椒粉、醬油、醋、味精拌勻裝盤,撒上芝麻即成。

12)蒜茸牛百葉

材料:牛百葉300克,大蒜10瓣,切碎,青蔥1棵,熟油辣椒1茶匙,香油1湯匙,鹽11/2茶匙

做法

1.将牛百葉洗淨,用刀割“葉”,不要下面的“皮”,切成邊長3厘米左右的方形;大蒜用搗蒜器搗成泥,青蔥切細備用。

2.燒一鍋滾水,保持大火,下百葉;等水再滾開2分鐘後即可撈出百葉。

3.待水瀝幹後,自然冷5分鐘,可置冰箱冷藏30分鐘取出。

4.将百葉倒入拌盆,加鹽、熟油辣椒和蒜泥拌勻,入盤時撒上蔥花,澆上香油即成。

13)酸辣牛百葉

材料:牛肚100克,調料:香菜50克,植物油10克,香油1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辣椒(紅,尖,幹)5克,大蔥3克,姜2克,白皮大蒜2克,八角2克,豌豆澱粉5克

做法

1.牛百葉泡洗幹淨後,放入開水鍋内,加入蔥段、姜片、大料煮熟撈出;

2.用冷水過涼後切成細絲;

3.香菜洗淨去葉,将梗切寸段,幹辣椒切細絲;

4.炒鍋上火,倒入植物油10克,燒熱後投入蒜片,放入辣椒絲,蔥姜絲百葉絲,烹入料酒翻炒幾下,再放入其他調料翻炒,加入香菜段,淋入水澱粉,滴入明油,出鍋裝盤即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