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紙做舊方法
這種做舊的方法絕不是為造假,隻為增加效果。
1、我實驗過幾種做舊的方法,其中一種效果比較好,用老畫上的裱褙紙泡水染制。這裡前提有一個條件,你必須有裝裱的朋友。裝裱師在揭裱古字畫時,原先的裱褙紙除下來,一般不舍得扔掉。那些裱褙紙由于時間久了,呈黑褐色。用清水泡了,出來的顔色很黑,用這種水去染紙,出來的效果比較自然。我在第二屆扇面展時采取的就是這種手段。
2、我知道一種作舊辦法,無私奉獻給大家:用隔夜茶葉水均勻灑在白宣紙上或将宣紙浸泡茶葉水中,得出暗黃色效果!吸墨性能較好!
3、平時我用的比較多的簡單作舊方法就是:用過夜的茶葉水(最好不要用清茶),裡邊加上一些醬油,或者點上一點點的墨汁,以保證茶葉水的色度和深度。然後用刷子在宣紙上刷勻,想要特殊的斑點的效果,刷過制作過的茶葉水之後,抓把鹽撒在上邊,待幹了以後,效果即在眼前!
4、如果有誰寫小楷的話,手頭沒有中性的或者熟宣紙,用白色宣紙寫效果肯定不行,因為洇的太厲害,所以您可以用這個方法實驗一下,方法很簡單:豆漿想必大家都喝過,街頭上賣的都有,特别是賣早點的地方,因為他們為了掙錢,豆漿的濃度不是原來的濃度,是稀釋過的。您買幾杯豆漿,回去後稍微加些水,然後用刷子在白色宣紙上刷勻,待幹透以後便可以直接創作了,效果一定特佳!
5、前面提過為了寫小楷,用豆槳刷生宣紙的辦法,還有一種辦法是用純牛奶刷,效果也不錯,不妨一試。
6、我平常用國畫顔料(花青、赭石等加墨汁調出淡淡的顔色)在紙的背面先做出肌理效果,再用普洱茶在正面慢慢刷幾遍,就會達到做舊的目的。
7、将寫就作品 平鋪氈上,以濃普洱茶汁就噴霧器噴之,視自家要求,數遍(須上遍幹透再加下遍)既成,舊氣滿紙。
8、(1)先将作品托于一較厚的紙張上,待半幹時用棕刷用力刷,使字口出現少量墨痕。
(2)用黃柏、皂角煮水刷作品多遍。可以洗掉浮墨,作品變的黃中帶黑,黃柏可以防止蟲蛀。
(3)将作品揭掉,再重新托于一張新紙上。
(4)用普洱茶末泡水刷作品多遍。
(5)最後把茶末連水倒在作品上,過夜,除去雜物。
(6)用清水多淋刷作品幾遍,幹後揭重新接、托。
(7)用白芨水刷作品,可以提高亮度,使作品有既老又新的感覺。
(8)裱于第二次的負被紙上,完成。
也可以用舊報紙、紅茶、樹皮、闆栗殼等煮水做舊的,也有用砂紙打磨的,但不論如何,最後一定要用白芨水刷一下,否則,墨色出不來。
9、 在書畫修複中,為保持書畫的原有面貌,盡量做到“整舊如舊”,就要很好的選配與古書畫适合的紙張,然舊紙來源有限,品種難求齊全,因此采用仿古染色技術就勢在必行了。
染紙,就是以染料作用于纖維質,以取得均勻而牢固的色澤。目前為止,染紙所用的染料大體上仍是各種植物染料和礦物顔料。現就染紙相關工藝簡要介紹如下:
(一) 原料
(1)顔料
如:藤黃、花青、赭石、槐黃、栀子黃、橡碗子、土黃、紅茶、徽墨、朱砂、糖色等。
(2)膠
為了保證染制紙張的質量,一定要配制濃淡相宜、合乎需要的膠水。膠水的作用是添加在染色水中,使染色水色度均勻,顔色與水融合為一體,這樣染成的紙張便上下一色,不緻發花。
膠水是一種粘性物質,大體分為動物膠和植物膠兩種。動物膠是用動物的皮、角、骨等制成,品種有牛皮膠、鹿膠、骨膠等,植物膠是用植物粘液制成,品種有樹膠、石花菜膠等。
(3)白礬、排筆、晾杆、搪瓷盆等
(二)染汁的具體制作方法
以古銅色的仿古紙為例
方法一:可以直接把橡碗子(北方可用栗子殼代替)放在水裡煮,使其中顔色充分釋放,在煮的時候,還要在水中兌上1-2%的膠水,然後用一大盆,上面放羅篩,将煮好的染汁倒入盆内篩出。趁熱進行染紙。
方法二:槐黃、栀子放在清水中煮開,兌上膠水,煮透後過濾使用。
方法三:紅茶、糖色加白礬燒煮出色,濾茶加膠制成染汁。
方法四:國畫顔料、墨汁調汁等。
(三)操作方法
把要染的紙三四張為一沓,平放在工作台上,用排筆沾染汁往紙上刷,刷色時要由淺到深,一層一層的加深,排筆要順着紙紋一筆接一筆刷,刷好後,晾在晾杆上,半幹時分成一張一張的,最後壓平備用。
染大張紙,可用特制染槽,将染汁倒入,進行拉染。
(四)注意事項
調制染汁時,必須注意染汁的顔色須一次調成,甯可一次多調些,以免缺後補,因為重新調制的染汁,顔色往往不同于前次。
由于受水質、氣候等不确定因素限制,很難規定出一固定的比例來,所以就必須通過試色來測定。直到配出合适的顔色為止。
10、 蠟箋紙的制作
(1)用蠟均勻地在宣紙上塗搽
(2)然後用砑石依次砑過
(3)用開水沖去浮蠟
(4)晾幹備用,寫小楷,沒的說。
11、古人的作舊法
染紙之法,據說是西晉葛洪(281-341)發明的。他在研究中發現黃葉有殺蟲卵的功效,于是就試驗用黃葉汁浸染麻紙,由此試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張用天然染料染成且不遭蟲蛀的加工紙,史稱“黃麻紙”。這種紙外觀呈黃或淡黃色,後來被廣泛應用。
黃葉染紙古稱“入潢”。方法是:先将黃葉内皮切開,放在水裡浸出原汁。把剩下的渣子取出搗碎,加水煮沸,裝入布袋,擠出黃汁。複将殘渣再搗爛,再煮、擠壓。如此三次處理,随即将幾次的染汁彙合,染紙。
12、明.高濂《遵生八箋》卷十五載:“染宋箋色紙,黃柏一斤槌碎,用水四升浸一伏時,煎熬至二升止。聽用橡鬥子一升,如上法煎水。聽用胭脂五錢,深者方妙,用湯四碗,浸榨出紅。三味各成濃汁,用大盆盛汁。每用觀音簾堅厚紙,先用黃柏汁拖過一次,複以橡鬥子汁拖一次,再以胭脂汁拖一次,再看深淺加減,逐張晾幹可用。”
13、用生豆漿汁酌加膠水,按照染紙方法在紙上進行加工,就會産生半生半熟的效果.如在豆漿汁中加紅茶葉汁、赭石水、藤黃水、墨汁、等色素,可以染成各種舊氣色紙。
14、來個新的做舊法:簡單實用型
材料:香煙一根、塑料袋兩個、水
煙絲撚碎和作品一起加水放進塑料袋系緊再套一個(保險) 過兩天成了。
二、字畫做舊與鑒定方法
紙絹是中國書畫的載體之一,它對字畫鑒定之重要性自不待言。在字畫僞品中,用古紙、古絹作僞畢竟是有限的。于是,五花八門的紙絹作僞騙術就應運而生,但又很少有人知道它作僞的手段及辨别方法。本文就此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些辨僞的常識。
紙絹作僞主要包括:做舊色、做舊污、做舊殘,現分述如下。
一、做舊色
(一)做舊色是指用顔色将紙、絹染成與某原件一緻或近似于通常所見的古舊書畫之顔色。
(二)做舊色的顔料
做舊色常用的顔料是以國畫顔料為主。如藤黃、花青、儲石、胭脂、三青等等,其形制有管狀、塊狀、粉末狀。其特點是透明親水、不洇色,染出來的色澤比較耐久。其次是化工顔料,一般用得較少,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其特點染出來的顔色比較新,容易泛色。另外,還有用一些土方法,如煙薰,日曬。用黃蘖、煙葉、茶葉、桅子,橡碗子等煮汁後直接染色。
無論采用哪一種顔料作舊,事先必須經過調色。如采用國畫顔料染之,首先将顔料研調成液态,然後用紗布過濾去除澱屑草渣(因為在制作顔料時雖然細度已足。但在顆粒之間仍有聚合現象)。之後兌入膠礬溶液便可試染。如用煙葉等熬汁染色,要待色液冷卻之後再試染。由于用這些原料煮出的色液顔色較單調,根據需要有時還要另加其它顔色,才能得到滿意的效果。
(三)做舊色的方法
(1)直染法 即将被染的對象平鋪在台面上,然後用排筆直接依次從右至左上色。這種方法适用于吸水性強,薄質紙類。
(2)拉染法即用一個與被染對象規格相當的長方形水槽盛上色液。然後用兩手拎着被染對象的兩角或上端緩緩從色液中拉出即可。這種方法适用于紙質結實,拉力較強的紙,如皮紙、裱件等。
(3)浸染法是針對絹帛而言。因為絹帛屬絲織物,紡織出來的新絹有油。如在台面上用排筆上色難以挂住,也易皺,所以,置于色液中浸泡稍加揉搓,待數日後取出,可得舊絹色。如經過膠礬便得舊色熟絹。 4.托染法也是針對絹帛而言,由于绫絹不易挂色,事先托上一層宣紙,後再染色。染色方法同"直染法"。
另外,還有的通過日曬,風吹,使其泛黃,俗稱"風化紙"、"風化絹"等等。
(四)辨别方法
了解了一些作舊色的方法,我們就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辨别它的真假。
(1)看總的說來,古舊紙,絹的舊色,直觀感覺應是自然、平和、"潔淨",正反顔色勻透、紋理清晰。新做的舊色看上去火氣,顔色不均,紙絹面也欠清潔,紋理不清,而且起毛。真品紙本舊色一般是褐色、黃褐色及淡灰色較多。絹本一般是深棕色、棕黃色較多。新做舊的顔色粗看無别,細看覺其中帶有黃綠色。做舊色又分書畫芯(書畫前書畫後)和裱件作舊。
在書畫前作舊色的,書寫和繪畫以後,字迹清晰,墨色、色彩及印油仍保持原色。
在書寫和繪畫後作舊色的,細心觀察可見有淡淡的一層顔色蒙照在字迹或畫意上,有時還可見作舊色時留下的刷痕。
是裱件作舊色的,較易辨别,最容易看出的是顔色不均。因為裱件至少有四層紙合成,所以,顔色不容易将四層紙全部滲透,隻要将卷杆上的包紙打開,就可發現裡面的紙的顔色不均或呈白黃色,卷杆也受污染。筆者曾經接觸過一橫幅山水畫,畫技較好,做舊的水平也較高,而且做舊以後,又經使用了。一段時間,畫面已出現黴迹和油迹: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單從紙色來看,還真叫誤認為是真品。當揭開卷杆之後真相大白,裡層的包紙呈梅花鹿皮狀的斑點顔色,卷杆也受到污染。很明顯是裱件通身做的舊色。真品裱件的紙和卷杆顔色自然、潔淨。
(2)聞真品的舊紙絹聞時覺有日灰氣、煙氣等氣味。新做舊色的紙絹聞時覺有刺鼻的顔料氣味及膠氣。
(3)照真正的古舊優質紙對光照,透光度好,紙簾也清晰可見。即使某些紙的厚薄有差異,透光度雖有所個同,但紙簾的感覺也是自然的。另外總能發現有細小的砂眼。新紙做舊,由于染色不均及揉擦紙因此透光度差,紙簾也模糊不清。
舊絹對光照與紙恰恰相反,由于年久摩擦等原因,絹絲受損散脫導緻絹面厚薄不一,對光照時,有的透光度較好,有的透光度則差,但有一點比較好掌握,因絹酥脆失去了機械強度,不能将其随手牽拉,否則就會破裂。新做舊色的繪絹,對光照顔色一股欠均勻,也可随意拉扯,而且經緯線随之歪邪,難以破裂(除極少數将絲絹故意搗制無筋骨狀的例外)。
另外,可放在強光處,但不要在太陽光下直照。如靠近窗前,走廊裡,是古舊紙絹經數天後,纖維内部結構會受到一定破壞,從而降低機械強度,但對其顔色在短時期内不會明顯表現出來,因為光對它們的破壞是潛移默化的。如是新做舊的顔色,幾天之後顔色就會由黃變灰至白。筆者曾接觸到一副對聯,是在書寫之後作的舊色,托芯後置于室内窗戶處,由于光輻射熱的透入對字畫的輻射,一個星期後,就由黃變為灰白色了(是自然泛舊與人工做舊色之區别)。
(4)洗舊紙絹經水清洗後,舊色基本上個受影響,隻顯幹淨,洗出的水呈棕黃色(茶色),但水質較"純",放數日後底層仍沒有沉澱物。新作舊的顔色,經水清洗後,紙絹顔色明顯變淺且不均,洗出的水色新呈黃綠色,紙本因染色時由于揉擦紙面出現的紙疙瘩,在過水時,不免有紙漿帶入水中,所以底層就有沉澱物,并且出現水與沉澱物分離現象(上面的水近似于清水)。是絹本,隻要用濕毛巾稍用力擦拭,被擦拭的某一塊就會泛灰白至白色,又因一般都是用新絹做的舊,所以擦時纖維随之傾斜,也無損。
二、做舊污
(一)做污方法
做污是指用各種方法在紙絹上施污。如做黴點、鏽點、油迹、水迹、筆迹、蒼蠅便迹……故意将畫面弄得髒兮兮的,以此騙人,做污多見于畫芯。
(1)做鏽迹的方法 所做鏽迹大都以"紅鏽"多見(鐵鏽)。
(2)做油迹的方法通常在書畫上見到的油迹有:植物油、動物油、蠟油、木油……
(二)辨别的方法
(1)鏽迹的辨别方法
①看舊紙絹上的陳舊鏽印,色呈明顯的舊色,并有幹枯的感覺,色深,呈黑紅色或赫紅色。色印有一定深度,色印的邊緣有很自然的參差不齊的印痕。
②洗 陳舊的鏽迹用清水洗是無濟于事的,一般都需用藥水清除。如果是後來新做的鏽迹,用清水洗明顯可顯淡一些。
(2)油迹的辨别方法
①看 陳舊的油迹看上去覺有幹枯感,表面光滑略有泛白,油迹處紙絹發硬。表面灰塵易撣去。
新做的"舊"油迹,看上去有濕潤感,色深印新,表面塵土不易撣去。用手摸揉有的可見有紙毛偏倒,屬絹素的也較結實。
②洗燙陳舊的油迹一般用清水是難已去掉的,特别是植物油,都需用有機溶劑清除。新做"舊"的油迹,有的用洗滌劑就可去除,用熨鬥墊紙反複輕燙也能吸去部分油迹。
三、做殘辨别方法
(一)棄角撕口的辨别方法
(1)看紙本缺角或裂口的斷層面,大都光潔利索,即使有毛茬的也短少。特别是非常酥脆、發硬的更易脆裂,裂口處基本上不見"藕斷絲牽"的毛茬,稍碰裂口即碎成粉末。
新做的紙本破口的斷層面毛茬長密(尤其是用手撕的),即使是用刀刺形成的硬口,經過再次加工後口面也會溢出較長毛薦,并具有一定抗拉力。筆者曾見過一副對聯,破口是在對聯的三分之一段上,用下撕的,裂口容易吻合,毛茬較長,抗拉力也較強。
如果是舊絹上原有的破口,此紙口更易辨别。因為帛絹最易老化酥脆,破口一般都是參差不齊的,毛茬短秃,無抗拉力。一觸即碎,并伴有粉塵飛揚。又因為絲織物不能像紙那樣可用手随意撕口,即使強行撕口,周邊絹絲的經緯線必定要受到影響,導緻歪邪,不易于書畫。如果書畫後做裂口,裝襪質量又不佳,那麼,畫意非變形不可。如果是托紙後做裂口,就顯得更假了。所以,要想在新絹上做出陳舊的裂口效果是非常難的。
(2)洗由于陳舊的畫心是自然泛舊色,除用化學試劑清洗外,毛茬不會褪色,濕水後也不能随意提取。新做裂口的畫芯,一般來講事先都是做了舊色的,毛茬過水以後,泛灰白色至白色(上面那幅對聯就是如此),濕水後也易提取。
(二)蟲洞的辨别方法
(1)看自然的蟲洞形狀各異,千變萬化,洞口邊緣光潔鋒利。嚴重受蟲蛀的畫芯洞眼是密密麻麻,有圓形、十字形,還有似條狀蟲樣的,像一條條活蟲浮在畫芯上,使人毛骨悚然。蟲洞雖小,要做出它的"神似"井非容易,所以做假的蟲洞,一般隻覺有殘洞感,能做出"形似"就算不錯了,因此,真假蟲洞是較易辨别的。
(2)找另外,做假人在做殘時也是經過"經營位置"的。有的破在空白處,有的破在畫意處,還有的破在題款、落款以及圖章處。筆者曾見有一副花卉冊頁,做殘的方式很巧妙,是用刀做的硬口,這個硬口是沿着葉子的形狀而做的(葉子的邊緣),且隻做了半邊葉,當顔色着紙渾開後,加上畫面又髒,一時很難看出破綻(當然,要與作者在作畫時自己所裁補的硬口相區别)。做假人這樣做的目的是使人轉移視線,故弄玄虛。如在圖章上破口破洞,就會影響觀其圖章的全貌,這樣,在鑒别時由于看不清字的牽絲筆畫而産生混亂,以至達到他們騙人的目的。所以,我們要善于發現隐藏的破綻。
四、相關方面--裝潢做舊辨别方法
(一)裝潢鑲料辨别方法
(1)看鑲料的牢固程度仔細觀察裝潢材料是從原物中拆下的還是用後來的新材料仿舊的。拆下的材料一般都較酥脆、舊色自然,多少都有一些損壞的痕迹。仿舊的鑲料都較結實,經緯花紋清晰。
(2)看鑲料的花紋特點如果是用绫裝裱的,就要看绫的花紋特點是否與畫芯的時代相符。因為鑲料隻有後人用前人的,不可能出現前人用後人的情況。筆者在"做舊色"一節中談到的橫幅山水畫,它是裱後通身做舊色,從表面上看,舊色效果也不錯,做舊色的本意看得出來至少要将它做成明清時期的舊畫,但做舊者隻注意到了仿舊色方面,忽視了绫的花紋特點與繪畫時代風格相吻合的問題,也就是說,作假人不懂得明清時期的绫的花紋特點,就無知地采用了市場上出售的藍色冰梅花的仿宋錦作裝潢材料,稍有經驗的人就可從這一破綻中便知是做假的(當然,與舊字畫用現在的绫絹作鑲料進行修複重裱的是兩回事,不能混談)。
(3) 看鑲料的顔色(請看做舊色一節)
(二)裝潢形制辨别方法
(1)看裝潢形制做假的也有仿古書畫高大的裝潢形制的,但不多見,可能與省工、省料有關。所以,裝潢的規格以2米左右為多見(現也有真品裱2米左右的)。另外,裝潢的結構形式與古時差不多,但結構之一的"包首",在古舊字畫中是常見的,也是必不時少的,但現在許多從事裝裱的人并不懂得包首的配裱,即使懂得,又嫌費料費工,所以現字畫裝裱幾乎沒有配包首,做假的更是如此。
(2)看裝潢做工古舊字畫裝潢,不管是宮廷裝還是民間裝,做上都是很講究的。哪怕是用遜于绫絹的紙作鑲料裝裱的,也能從中看到裱工們的一絲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假人為了牟利,将做假的字畫一般都是請"半桶水"的裝裱匠裝裱,所以,時常看到裝裱的做假的字畫做工不精,具體表現在:用漿闆滞、鑲料裁剪彎曲、鑲邊搭口寬窄不一、鑲料顔色搭配不當、甚至天、地頭的比例分配也不諧調。
(3)作殘作污辨别方法
看施污的部位。如在天頭上見有無規律的縧圈鏽迹,可認定是新做的,因為縧圈是固定在大杆上的,山此産生的鐵(銅)線圈的鏽迹也應是有規律的。
如果作殘的畫芯未經補殘(未裝裱),作殘的痕迹較易識破,如果經過裝潢後就難以辨認是原有的舊殘還是做假的"舊殘"。可用放大鏡仔細辨認,并采用以下方法:
(1)裱件反卷對于有殘的畫芯,裝裱的目的是補殘複原,那麼補殘處必然會有灰層邊。如果裱工又差,經補過的破殘處就有可能脫漿,反卷時,補口邊緣會翹起,如補的是硬口,反卷時,硬口自然斷開。
(2)透光照如果修補的是硬口,對光照時,會漏出"一線天",筆者在"作殘"一節說到的花卉冊頁,作殘時是破的硬口。從當時的裱件看是難以看出破綻的。但用以上兩種方法試之就原形畢露了,将裱件反拱,硬口斷開,再透光一照,硬口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在辨認已補殘的畫芯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真品由于裝裱水平不佳,用以上兩種方法檢驗時,很可能出現假品殘迹的效果,誤認為是假品。二是假品由于裝裱水平高,用以上兩種方法檢驗時,很可能又出現真品殘迹的效果,誤認為是真品。所以千萬要當心。
三、宣紙的種類
産于中國安徽泾縣境内的丘陵山區(泾縣古時屬于宣州府,現屬于宣州市管轄,因此稱為宣紙。宣紙的品質純白細密,柔軟均勻,棉韌而堅,光而不滑,透而彌光,色澤不變,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損,耐老化,防蟲防蛀,故有“千年壽紙“的美稱。 宣紙的種類很多,名稱各異,分類的标準和方法也有不同。
第一,根據配料的比例,可分為綿料、淨皮、特淨皮三大類。
綿料:青檀皮約占30%;稻草約占70%。
淨皮:青檀皮約占60%;稻草約占40%。
特淨皮:青檀皮約占80%以上;稻草約占20%以下。
第二,根據紙的組合張數,可分為單宣、夾宣等。
單宣:單層宣紙,比較薄。
夾宣:把原漂單層的2張或2張以上的宣紙合并為1張稱為夾宣。2張合并稱雙夾宣,3張合并稱為三夾宣。夾宣比較厚。
第三,根據每張紙的尺寸大小,可分為四尺宣、五尺宣、八尺宣、丈二宣、丈六宣、劄花宣等,尺寸越大制作越難,多用于政府發榜或創作大型書畫。
第四,根據加工處理的程度,可分為生宣、熟宣。
生宣:直接從紙槽中抄出來并烘幹,未經任何加工處理的原紙。生宣具有滲墨吸水等特點,非常适合創作寫意畫和行草書體。
熟宣:在生宣上刷一層礬水和拖骨膠,稱熟宣。熟宣又稱礬宣,滲墨和吸水性能不如生宣。
第五,熟宣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又可分為許多種。
虎皮宣:又稱 "虎皮箋",以前稱 "金栗箋",是将宣紙加工染成黃色班紋。
冷金箋:在紙上裝飾金銀片或金銀粉。
雲母箋:在紙上灑雲母粉。
蟬翼箋:極薄的宣紙箋。
玉版宣:用澱粉将兩層以上的宣紙托表而成,紙質較厚。
歡迎關注詩書畫印筆記,每天發送專業的詩書畫印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