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接診的過程中,有大量的中老年朋友講述自己臀部、大腿、小腿後外側方疼痛、麻木,總會說坐骨神經走行區疼痛,您有這樣的症狀嗎?
為此,到處尋求醫治,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原因可能還是跟醫生對您病情的分析不到位有關。
對于這類問題,我經常聽到患者講述,某某醫院的醫生給診斷為梨狀肌綜合征,真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究竟該如何看待類似問題?
什麼是梨狀肌綜合征?在我們的臀後外側方,有一塊梨狀肌結構,從骶骨長到大腿,它主要讓我們大腿發生旋轉的作用,而從它前下方穿出的就是坐骨神經,如下圖所示:
若是坐骨神經在出梨狀肌處被卡壓,就會引起坐骨神經走行區域的疼痛、麻木等症狀;通常這就是大家理解的“梨狀肌綜合征”。
可能大家會想,為什麼梨狀肌會卡壓坐骨神經呢?目前所查到的資料顯示,主要是因為梨狀肌間接外力損傷,如下蹲、跨越、扭傷等牽拉損傷,導緻梨狀肌局部充血、水腫、粘連,才卡壓坐骨神經。
一般對梨狀肌綜合征的診斷,大家主要根據疼痛症狀 輔助查體 影像資料三者來明确!
1.症狀:
主要表現為臀後部(梨狀肌投影區)疼痛、酸脹,可向大腿、小腿後外側方放射;嚴重的時候臀部有“燒灼樣、刀割樣”疼痛;大部分人因為下肢疼痛,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走一會又要蹲下來休息一會才可繼續前行。
2.輔助查體:
①徒手觸診:
一般在臀後梨狀肌走行區能觸摸到局部緊張,甚至手下會有條索樣肌性隆起,此處壓痛較為明顯。
②特殊試驗檢測
可能大家最喜歡用梨狀肌緊張試驗來查看,讓患者趴在檢查床上,将患肢屈膝,做内收内旋動作,如有臀部疼痛、小腿放不下去、或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緩解,即為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
3.影像資料
一般會拍核磁共振、或超聲檢查,來明确梨狀肌處是否有水腫,若是有的話,可能還會結合下肢肌電圖來查看神經誘發電位的傳導速度是否減慢?
經以上檢查,診斷為梨狀肌綜合征,于是開始各種常規治療方法:
在疼痛科或是骨科的醫生們,最喜歡給患者開止痛藥吃(非甾體抗炎藥、肌松劑和神經系統藥物如普瑞巴林),或是進行臀部梨狀肌位置的注射治療。
而康複科卻是對梨狀肌進行放松處理以及設計一些方法來鍛煉,比如下面的這些方法可能都會減輕或緩解症狀,但會反彈,讓您折騰到懷疑人生!
梨狀肌綜合征的診斷是不是太忽悠了呢?
我寫這篇科普文的目的并不是告知您,如何去診斷梨狀肌綜合征?我想闡述為什麼被診斷為梨狀肌綜合征的這些病人,其疼痛、麻木的症狀,經過各種治療後沒有改善,或是即使改善,也是短暫的,後面又再次反複疼痛?
大家可以試想,是不是這類問題被診斷為梨狀肌綜合征太膚淺了呢?為什麼沒有明确外傷,正常的生活工作,梨狀肌會充血、水腫、粘連、緊張呢?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患者,強烈建議可以進一步深入考慮梨狀肌緊張背後的底層邏輯;首先從梨狀肌的解剖位置開始來看:
梨狀肌是長在骨盆的骶骨與大腿骨之間,它上下臨近的幾塊肌肉長向和它差不多,都是讓我們大腿發生旋轉。它們的長度發生改變就會緊張短縮,那隻有一種可能就是骨盆的結構發生變化,比如骨盆左右不對稱或是上下移位或是前後移位。
為什麼這些結構會發生變化呢?并且大多數有疼痛、麻木症狀的人,都是沒有明确外傷的,這不難理解,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有緊密關系,比如下面這些情況:
持久的坐姿
久站的站姿
跷二郎腿
久坐麻将
胖子-骨盆前傾
以上這些畫面,是不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它們都是導緻骨盆發生錯位紊亂變化的罪魁禍首,若是不去分析處理這些異常的結構,拿着長在骨盆上的肌肉去放松,不是在幹掩耳盜鈴的事情嗎?#健康真知筆記#
總結臀部後側區域的酸脹、疼痛麻木,甚至會往大腿放射,就一定是梨狀肌緊張卡壓嗎?這個也不一定,哪怕有緊張,也可能是骨盆結構變化,其他原因引發。
所以,在發現這類問題時,要整體去分析考慮,畢竟長在骨盆上的神經,除了坐骨神經,還有很多支配臀部區域的神經,也會受累及。
作者寄語:
如果您覺得有用、有幫助,不要吝啬,獻個愛心,點個贊,轉發一下幫助更多的人,感謝大家的支持。
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