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
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
啥意思呢?
就是說,表親(主要指母親這邊的親戚關系,如姨媽、舅舅、表妹、表哥等),親不過三千裡,三千裡以外就不親了;而堂親(主要指父親這邊的親戚關系,如伯父、姑媽、堂兄、堂妹等),則可以延續五百年,五百年内都很親,都是親戚。
那麼,這句俗語有道理嗎,表親與堂親到底哪個更親呢?
且聽我細細道來。
我家的堂親與表親
堂親與表親到底哪個更親?
不着急回答,遠的不扯,先來說說我家表親與堂親之間的關系吧......
我父親出生在上世紀50年代末,是個“50後”,按道理說,那時候鼓勵多生多育,父親的兄弟姐妹應該很多才對,然而,不幸的是由于饑餓與疾病的原因,爺爺奶奶雖然生了八個小孩,結果卻隻有兩個活了下來,一個是我伯父,一個便是我父親。
伯父(我們這裡叫大大)比我父親大十歲,當過兵,後來退伍轉業分到了市裡的一個鋁制品加工廠,與大多數中規中矩的“40”後一樣,進了國企的伯父便紮根在了鋁加工廠,一直幹到了退休。
他與伯母(我這裡叫大媽)有一個女兒,也就是我的堂姐,是個70後,運氣還不錯的她,大學剛畢業,便被分到了市一中做了一位中學教師,然而,堂姐骨子裡有股執拗勁,凡事都想争先的她,在九十年代末便選擇了下海創業,不過最終也不錯,開了一家幼兒興趣培訓機構的她,如今生意也是一年比一年好。
或許是我個人的原因吧,小時候的我與堂姐并不那麼親近(我弟弟就與她比較親),給我的感覺,堂姐就像是一個不苟言笑的嚴師,在她面前,學習成績不好的我總是擡不起頭,便是連說話都透露着絲絲的怯意,生怕一個說不好,便會便挨闆子一樣。
如今長大了,堂姐似乎也不再那麼“嚴肅”了,但我還是挺害怕她的,每次見到她,也基本上都是固定模式的“課間問答”。
說實話,堂姐對我也挺好的,在一中上班時,隻要有空,她總會偷偷跑出來給正在上小學的我買許多好吃的,後來我考上大學,那時候堂姐正在創業,手裡頭本來就緊的她,卻硬是塞給了我1000塊錢,讓我随便花,要知道那可是1996年,一千塊等于就是我父親三個月的工資了,可是堂姐硬是連眼睛眨都沒眨一下......
後來,我也終于想通了,其實并不是我與堂姐不親,而是我們親在心裡面,親在彼此的尊敬上。
相較于我與堂姐的關系,父親與伯父之間便要“親”很多了,他老哥倆好得跟一個人一樣,年輕時候經常一塊下鄉挖野菜,上山逮兔子,如今歲數大了,也還是不忘互動,時不時就聚在一塊下棋,釣魚,外加跳廣場舞,有時候連我媽和大媽都會“吃醋”:你老哥倆幹脆搬一塊住得了......
伯父與父親身體都不太好,皆是小時候落下的病根,其實他們在一起更多的時候都是在回憶過去,回憶與其他兄弟姐妹在一起的難忘歲月......
時光是無情的,無情的帶走了他們曾經最美好的歲月.......時光也是美好的,美好的留下他們彼此間的相互偎依......
好了,介紹完了堂親,下面再聊一下我們家的表親吧......
我母親也是出生在上世紀50年代末,和我父親同年,他們是自由戀愛,呵呵,那時候可不多見。
慶幸的是,我外公外婆共生了五個子女,最後隻有一個沒有活下來,其他四個:大舅,大姨,我媽以及小舅,皆都健健康康的一直活到了現在。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到過年,相互拜年,走親訪友之際,我大舅總是能“壓”我大伯一籌的原因,雖然他表面上不說,其實心裡面早就嚷嚷開了:
“看看,還是我們家人丁興旺吧!”
我大舅生了一男一女,大姨家是兒子,小舅家也是兒子,加上我們家一對活寶,一共五個男孩,因為我們彼此之間歲數相差不大,所以能夠玩到一起,一到寒暑假,尤其是過年,那就三個字:玩瘋了。
想想看,五個男孩玩鬧在一塊,那是怎樣“轟轟烈烈”的場景?
用我大舅的一句話“五鼠鬧東京”,可是再恰當不過。
記得有一回過年,“五鼠”一塊到鄉下外公家去拜年,那家夥又是蹦跳,又是鞭炮的,吓得外公家的兩隻大黃狗在村外待了五天,一直等到初五小年過了,我們“五鼠”都走了後才敢回家,據外公回憶說,回來後的大黃二黃整整瘦了一斤多。
然而,歡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
告别了洋畫與大富翁,告别了遊戲廳的三國志聯機,告别了網吧的徹夜通宵......
現如今的“五鼠”都已經長大成人,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庭,也許是工作太忙,又或者是負擔太重,再或者是老婆嘴碎......其實全都是扯淡......
總之,昔日好得能穿一條褲子,親得就像一家人的“五鼠”,如今感情變淡了,很少聯系了,甚至都不聯系了......
與“五鼠”相比,媽媽的四個兄弟姐妹關系反而越來越好,互動也越來越多,小時候印象中除了過年才聚在一起吃個飯的四個兄弟姐妹,如今居然是隔三差五便聚在一起打起了牌,搓起了麻将.......按照我大舅的口氣:
“咱爸媽真是講究人,老早就考慮了,我們四個必然會成一桌......”
說實話,有時候,我還真挺佩服他們老一輩的,無論是兄弟兩個,還是兄弟姐妹四個,都能毫無隔閡地凝聚在一塊,縱使有再大的矛盾,一夜之後便又能聚在了一個魚塘邊,合在了一個麻将桌上,好像昨天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這就是我家的堂親與表親......
一句話:沒有誰跟誰親,也沒有誰跟誰近,人嘛,就是一顆心,心近了,自然會親;心遠了,人也就陌生了......
總評:
過去為什麼會說“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我覺得吧,有三個原因:
一,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侵蝕
古時候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男人就是天,能夠主宰一切;而女人就是地,毫無尊嚴。因此,男方這邊的堂親便顯得要比女方這邊的表親“尊貴”的多,“親近”的多。
二,封建社會宗族觀念的影響
封建社會堂親屬于父宗,也就是父親一系的人,叫“親”;而表親屬于母宗,是母親一系的人,稱為“戚”;所以,表親沒有堂親近。
三,封建社會家庭觀念的原因
在過去男子結婚叫“娶”,看“娶”這個字就知道了,上面一個“取”,下面一個“女”,所以,男子結婚是将女子給“取”回來,就像去某個地方拿一樣東西,最後再帶回自己的家中,因此,男子這邊才叫家,男子這邊的堂親才是“自家”人。
而女子結婚叫“嫁”,左邊一個女右邊一個家,也就是說女子結婚是要離開家的,所以,女子結婚實際上就是從一個家到了另外一個家,對于娶她的男子來說就是“外”人,故女子這邊的表親又叫“外家”人。
萬惡的舊社會啊.......
什麼“表親三千裡”,什麼“堂親五百年”,統統都是自以為是的霸道界定,還是那句話,真正親的是人心:
有心千裡來相會,路人都能成親戚;無心對面不相逢,親戚最終變路人......
您說,對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
謝謝觀賞!
關注我,每天都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