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駿馬啊四條腿?不隻是駿馬,人,狗,貓都是如此,難道有什麼mimi?
這篇文章來說一下。
首先,要先破除一個錯誤的看法,即動物腿的數量普遍是4條,這是因為對動物的概念有了點偏差。其實動物還是蠻多的,天上飛的鳥,水裡有的魚,陸地爬的蟲,喜歡鑽洞的蛤,這都是動物,所以當你看到這個概念的時候,就要先想一下前提。
比如,動物界第一大門是節肢動物門,它們旗下的第一綱昆蟲綱可是動物界裡最常見的了。
諾,寄蜉蝣于天地的蜉蝣
第二,人是高級的動物?
這個還是有點問題的,你覺得人類高級是因為你是人類,反過來水裡的王八說不定還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呢。
記得黃渤被采訪問是否取代葛優的時候,說過一句很精彩的話:這個時代不會阻止你自己閃耀,但你也覆蓋不了任何人的光輝。
這句話,放在生物界一樣成立。
這個世界不會阻止你自己閃耀,但你也覆蓋不了任何生物的光輝。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籁霜天競自由,這就是多樣性的世界。
解決完上述兩個問題,我們把目光投向有限的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确有限,才幾千種,比起昆蟲百萬種,簡直小到忽略不計。但畢竟是我們最常見的嘛。
為什麼哺乳動物普遍是四條腿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它們的老祖宗就是四條腿。
學過高中生物的人,一定記得有個很有意思的詞叫做奠基者效應founder effect,也叫建立者效應或創始者效應、始祖效應,這個效應是用來解讀基因頻率分布的。
比如,為什麼中國人大部分不狐臭,而外國人大部分狐臭呢,其實就是奠基者效應,因為那個老祖宗不狐臭,後代自然也大部分不狐臭了。
盡管這是一個遺傳學的概念,但是放到了生物學裡,也是有意義的。
那就是,祖先的形态對于後代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比如我們為什麼有一根脊柱而不是兩根脊柱啊?因為我們最早的老祖宗就是有一根脊柱的……
看下圖,你就知道,我們從魚類開始那一步,就注定了有四條腿……
達爾文進化論錯了嗎?
當然沒錯,隻是在不斷地更新補充,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四個字還是沒問題:适者生存。
很多人把進化論理解歪了,因為進在漢語中有朝前向上的意思,于是我們就誤認為進化論也是一樣,越來越好,這是錯的,如果當初翻譯成沒有方向性的演化論就好了。
不管如何:适者生存不是優者生存!
隻要你能适應這個世界,而且沒有到了環境極其惡劣的時候,那麼你就可以生存下去。
四條腿有優勢?六條腿就不好了?滿身是腿豈不是更好?三角形還很穩定呢……
所以試圖用四條腿的優勢來解讀,明顯走了劣勢,否則你無法面對大量的六條腿的昆蟲以及沒有腿的生物啊。
事實上,大部分的突變是偏中性的,稍微不嚴謹的說,大部分性狀也是中性的,比如成人平均身高是1米55-1米8,你能說哪個身高最優嗎?1米6和1米8選哪個?
當然選哪個有錢的啦,你要是始終選擇窮的,擱在曆史長河裡,是要被淘汰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