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立銀行賬戶,怎能不讓人“吓牢牢”?據媒體報道,近日,廣西崇左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多名畢業生反映,自己名下莫名多出多個農行賬戶。中國農業銀行崇左分行回應稱,此事确系農行轄屬江州支行營業室未與客戶充分溝通,内部審核把關不嚴、不規範操作所緻。
圖說:農行賬戶列表截圖 圖片源自網絡
無論是按照相關規定還是生活常識,開立銀行賬戶都需要經過一定的驗證或審核。而且近年來,為了打擊、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個人銀行賬戶管理更趨嚴格。你要是想不經過任何身份驗證就開戶,恐怕是天方夜譚。然而在此次事件中,相關銀行開戶時竟然連起碼的“本人知情同意”都沒做到,不僅會讓人擔心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還可能産生“這些賬戶被派了什麼用場”“會不會被不法分子利用”之類的憂慮。
雖然目前從媒體報道看,“被開戶”的多為Ⅱ類、Ⅲ類賬戶,與I類賬戶相比,在功能上有所限制,但不能因此輕視此事的嚴重性。相關銀行的回應把原因歸為“内部審核把關不嚴、不規範操作”,願為當事人銷掉多開立的賬戶,并将嚴肅追責相關責任人。銀行及時認錯是好事,但在原因上仍然說得不清不楚,正如“被開戶”的當事人所說,“感覺說了什麼又感覺什麼也沒說”。
到底為什麼會發生“被開戶”這樣違反規定、突破常識的事?追溯原因、追究責任,不能止步于相關銀行自查自糾。上級銀行、銀監部門應該介入,公安機關也應視情況在必要時參與調查。銀行擅自開立賬戶,不僅是侵犯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問題,也涉及金融安全,若構成違法犯罪,就須依法查處。如今,“斷卡行動”正在持續開展,打擊出租、出售銀行卡等不法行為,銀行也須加強内部管理,不給違法違規操作留下可乘之機。
“被開戶”之類問題應被杜絕,保障人們應有的安全感。
紀玉/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