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敬請關注!
人們常說:“餓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蜜不甜。”
這句話的出入還要從乾隆下江南的一段經曆說起。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王莊村西有一片大窯疙瘩,據說過去是個和尚廟,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的時候,曾來過這裡。
當時,乾隆皇帝化裝成一個客商由京城出發,一路之上溜溜達達,邊察民情,邊做私訪。
這一天,他來到清苑地界,因貪戀沿路景色,不覺天近黃昏,這オ感到又饑又渴。
忽然發現前不着村,後不着店,路上行人也都早已找好地方歇息去了。
實在沒辦法了,乾隆隻好忍着饑渴向前走了一陣子。
再看看前頭,還是黑糊糊一片。
這時,他再也沒力氣走了,忽然聽到前面傳來“當、當、當”的鐘聲,他不覺心頭一亮,心想:有敲鐘的就有寺廟,有寺廟就好找吃食了。
乾隆皇帝這時精神頭兒也就來了,尋着鐘聲急匆匆地直奔,眼前出現了一座小寺院但山門緊閉。
一叩門,出來了一個手提着燈籠的和尚,口念:“阿彌陀佛!天已這般時候,施主為何事而來呢?”
乾隆趕緊拱手施禮說:“師父,打擾了!我因急着趕路,一時錯過食宿,還請師父以慈悲為懷,周濟于我。”
老和尚提起燈籠又仔細打量了一下乾隆:但見來人穿戴整潔,氣度不凡。
這才客氣地說:“施主如不嫌棄,就随貧僧到禅房歇息。”
說罷,在前引路,乾隆在後跟随進了禅房。
乾隆坐下之後,肚内咕咕直叫,口幹舌燥,一時更加難以忍受。
老和尚從膳房端上兩個帶嘎渣的摻糠玉米面餅子和一碗熬菜放到乾隆面前說:“貧僧廟小清寒,就請施主将就着吃吧!”
乾隆聞到一股飯食的清香,恨不得一口吞入肚内。
當時他也顧不得那麼多禮節了,伸手就拿過一個餅子,兩口就啃下了半塊。
再吃第二口時,老和尚在一旁緊忙說:“施主不必着急,就着菜湯慢慢食用。
乾隆就着熬菜把食物順下之後,這才一口口品嚼了起來,邊吃辺磨嘴,微笑着說:“此類美味佳肴,世上難比,天上難求啊!
他吃飽了,喝足了,打了個飽隔之後,這才謝過老和尚。
乾隆由江南回來,在宮内又照常整天頓頓吃那豐盛的禦筵時,總覺得沒滋沒味兒了,忽然他又想吃糠餅子時那股子香甜可口的味道兒來了。
他把禦廚師傅叫來說:“我在百姓家裡吃過一頓飯,你去給我做?”
然後乾隆比畫着說:“形如巴掌,一面有焦黃的嘎渣。”
廚師按照上說的,做了巴掌大小,一面有黃嘎渣的各類面粉的餅子,有的放上糖,有的加了蜜,有的還加上雞蛋塗上黃油等等,可是乾隆吃了總是搖頭,說都不是那個味兒,哪個也不好吃,一生氣,罵了人們一頓。
乾隆吃不上可口的東西,總是愁眉苦臉兒的,最後把文武大臣召集在一起,說:“朕身體欠安,食面無味。你們身為大臣,就要為孤盡忠,為朕分憂啊!”
一席話說得衆大臣摸不着頭腦,不知是怎麼回事兒。
接着乾隆把在老和尚那裡吃餅子的事兒說了一遍,最後說:“誰要能為孤做上一頓可口的飯食,重重有賞!”
這些個文武大臣一聽這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傻了眼。
心說:誰做過這樣的飯呢,也沒吃過這種飯呀!可要是做不對,上一生氣,輕者換頓闆子,重者會罷官為民,弄不好還不腦袋搬家?!
正在大家愁得沒法子的時候,忽見機智多謀的羅鍋子劉墉站出來說:“啟禀萬歲,你可記得您是在哪兒吃的那樣飯?如果把他請來做飯,那不更好嗎?”
乾隆冷靜一想:是啊!此話有理。
可他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是王莊、李莊了,隻是大約記得距京城西南三百來裡,路邊上的和尚廟。
于是,趕緊下聖旨給保定府,保定府又給四縣下命令,各縣又四處找和尚廟,終于在清苑縣王莊把這位老和尚請了來。
乾隆一見高興地說:“就是這位師父,快快請他給我做一頓那樣地飯。”
老和尚接了聖旨做出了鍋貼餅子、熬菜。
乾隆上一吃,隻覺得又咬牙,又噎嗓子眼兒,真是難咽呀!
他隻吃了半嘴就吐了!
生氣地問:“怎麼不是原先的味道呢?”
和尚聽了一笑說:“我這做法兒沒變,用料也沒變,隻恐怕是萬歲您和那個時候不一樣兒:您那時是又饑又渴,吃什麼都覺得香甜。而如今您是吃得足,喝得好,頓頓是豐富的禦筵,當然就再也吃不下平民百姓的飯食了。”
一席話說得乾隆面紅耳赤。
劉羅鍋這時也幫腔說:“這就叫,饑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蜜不甜呀!”
乾隆這時オ醒悟地點頭說:“有理,有理呀!”
最後又下聖旨:重賞老和尚,重修王莊的和尚廟,并改為行龍寺。
意思是紀念乾隆皇帝曾來此寺,以教誨天下衆人。
最後想說:事物總是多樣性的,從不同的角度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就和做人一樣,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設身處地、就能對他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會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包容人就會變得開心、少一些戾氣,我們的家園和社會就會得到和諧。
民間故事傳說是民衆的精神文本,也是民衆教育、娛樂的重要形式。
一地一曆史,一地一人文。
民間故事傳說是了解和融入一地的最快和最直接的方法。
希望大家能喜歡這些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