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蔣菡(右一)和同事在讨論文創産品設計方案。 洛 離攝
核心閱讀
選取品牌合作方、共同開發文創産品、把關修改設計細節……這是蘇州博物館文創IP授權專員蔣菡的工作日常。随着文化市場的繁榮、文創行業的發展,文創IP授權專員應運而生,在多種授權嘗試中探索跨界融合,讓更多人感受到博物館的文化魅力。
近幾年,随着文化市場的繁榮、文創行業的發展,有趣的展覽推陳出新、新鮮的産品走紅網絡。從創意到制作再到推廣,光靠文化機構本身親力親為,力有不逮。一些博物館面向社會進行文創IP(知識産權)授權,成為一道行業新景觀,文創IP授權專員也應運而生。
在蘇州博物館文創部,蔣菡和她的小夥伴們從事的就是這項職業。他們怎樣工作,又有哪些新故事?
授權合作,必須考量文化價值和社會效益
去年,一款桂花香型的護手霜成為蘇州博物館與某品牌合作的爆款産品。如何在推廣博物館文化的同時保證産品的銷量?故事要先從文創IP授權專員的工作流程說起。
“當博物館具有一定知名度後,會有社會資源前來尋求合作,雙方共同開發一款新産品,或者将已有産品進行全新包裝,形成兩個品牌的強強聯合,拓展受衆範圍和影響力。”蔣菡介紹,文創IP授權專員需要完成對品牌方的背景調查、策劃并确認合作方案、監督修改設計細節,以及宣發審核等。
合作怎樣平衡公益性和商業性?這是最難的一步。
蔣菡介紹,評判的标準,需要遵守“博物館倫理”——博物館不能為了名與利,喪失本身的文化價值。因此,在考量授權合作與否時,除了品牌和産品之外,合作項目必須具備很強的文化屬性和創意。
去年夏天,某護手霜品牌找上門,想與蘇州博物館合作推出桂花香型的聯名産品。“對方品牌知名度較高,近期沒有負面新聞。而桂花是蘇州市花,蘇州博物館内也栽種着許多桂花,如果雙方合作,可以産生不錯的‘化學反應’,于是一緻通過了該項目。”蔣菡說。
在選擇過程中,文創IP授權專員們往往需要與被授權方“鬥智鬥勇”。也有一些尋求合作的品牌,項目方案的理念與博物館的形象有所沖突,即便開價再高,也會遭到拒絕。
“博物館倫理在實踐中有一條黃金準則:如果合作隻得到了經濟效益而無法獲得社會效益,就要堅決地說不,否則隻能獲得短利,而無法得到長期認可。”蔣菡說,博物館必須對公益性和文化性有所堅守,才能有以後更好的合作機會。
把關設計,讓文創産品有意義也有趣味
決定合作之後,就要與品牌方溝通合作方案,雙方共同構建産品框架,要保證博物館的相關元素和文化屬性,充分融入産品之中。
這個環節叫作“監修”,即監督修改。這是最容易出差錯,也是最需要傾注心血的環節。“設計方案的細節涉及很多領域的知識,需要文創IP授權專員具備相當的專業能力,練就‘火眼金睛’。”蔣菡說。
在蘇州博物館早期的文創産品中,有一款與遊戲開發商合作開發的“吳王夫差劍”傘,設計的傘套是可以背在身上的劍鞘造型,上面印有銘文:“工吳王夫差自作其元用”。沒想到,保留文物原樣的出發點,被蘇州博物館學術委員會的專家“駁回”了:銘文的意思是吳王夫差專屬用劍,但照搬到消費者手中就“不對味”了,建議隻保留“自作元用”,前面留白,可以寫上自己的名字,形成一個小創意。
去年,蘇州博物館與一家授權書店聯名合作千片拼圖《奇遇蘇博》,屬于深度開發的新産品。跨越古今的人與景,與當代的蘇州博物館共同呈現在畫面中:文徵明手植的紫藤、忠王府路上的古典戲台、武人手持吳王夫差劍在院裡舞劍……曆時8個月的改稿,每個地方都被拿着放大鏡,反複核實推敲涉及的史實和常識。
對于文創IP授權專員來說,“找茬挑錯”和查漏補缺還遠不是工作的全部。有時,還會在文創中埋下匠心獨運的“彩蛋”。比如,《奇遇蘇博》的畫面中加入了獅子林中的亭子,因為這是江南園林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拼圖中還藏有老中青3個“貝聿銘”——一個在門口主持開幕,一個戴着安全帽指揮現場施工,一個蹲在假山前拍照。“通過這種方式,向博物館的設計者貝聿銘緻敬,也讓文物可感可親,文創産品有趣味有意義。”蔣菡說,文創IP授權專員想要表達的文化内容,蘊藏在這一個個細節之中。
跨界融合,連接廣泛的社會資源和公衆參與
産品上市,是文創IP産品落地、直面受衆的環節。“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喜愛年輕化的創意以及能帶來生活美學的體驗。”蔣菡介紹,這将推動文創IP授權不斷改進,也改變着博物館的發展業态。
2020年初夏,蘇州博物館進行了一次創新嘗試——通過IP授權,把展覽辦進了上海的一家商場。創新在于,展出的内容不是文物或者複制品,而是蘇州博物館的IP本身。在400平方米的空間内,布置了兩個主題:明代文人展和蘇州博物館建築展,這也是蘇州博物館具有辨識度的特色IP内容。
蔣菡介紹,明代文人展的空間,還原了文徵明手植紫藤的場景,用竹藝再現了唐伯虎與文徵明的文人精神;蘇州博物館建築展,則通過一個窺視鏡,360度展現一個球狀空間的内部景觀。
更重要的創意在于,這項展覽顯示出博物館的“無界”發展趨勢。“IP授權打破了博物館的‘圍牆’,帶來了跨界融合發展的可能。”蔣菡說。不管是線上的影視節目、聯名遊戲,還是線下的文創産品、異地展陳,多種多樣的授權嘗試連接了多元的社會資源,吸引了廣泛的社會參與。
自2008年免費開放以來,蘇州博物館的辦館思路從“将文物藏起來搞研究”的1.0版,到“文化遺産開放共享”的2.0版,再到“泛博物館受衆規模空前擴張”的3.0版,運營模式由以物為中心向以人為本轉變。
“我們從事的正是一種拓展邊界的探索——通過與品牌方的合作來互相借力,打造更好的文化項目。”蔣菡介紹,目前蘇州博物館每年的授權版稅達300多萬元,文創産品銷售額4000多萬元,但對文創IP授權專員來說,KPI(關鍵績效指标)并不是經濟收益,而是博物館的文化影響力。《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2日 15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