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禮不親授:古代認為男女之間不能親手相授受。
2.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禮法不施于普通老百姓,刑罰不加于大夫以上貴族。形容舊時禮法的不公正。
3. 禮煩則亂:禮儀繁瑣勢必導緻混亂。比喻規章的制定以突出要點,簡明易行為适宜。
4. 禮家聚訟:(禮家:鑽研儒禮的學者;聚訟:許多人争論,得不到一緻的意見。)原指漢代研習禮經的學者,各有師承,互相争論,學術觀點無法取得一緻。後用以比喻在學術上各持門戶見解,觀點互相排斥。
5. 禮門義路:形容禮義猶如必由之路,是人們必須遵循,不能背離的。
6. 禮輕情意重:禮物雖然輕微,但表達的情意卻很深厚。
7. 禮尚往來:禮節上重視有來有往。現在也指你對我如何,我便對你如何。
8. 禮順人情:禮作為社會道德、行為的規範、準則,應當順應人的常情。
9. 禮無不答:指對于對方的禮節表示,一定要有禮節回報。也指不虛受别人的禮遇,一定要報答。
10. 禮賢下士:(禮賢:對賢德的人以禮相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結交有才能的人。)指有地位的人能夠敬重有德有才的人。
11. 禮義廉恥:古代認為禮為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要有知恥之心。原指封建社會的道德标準和行為規範。後也用以指社會的一般道德與行為規範。
12. 禮義生于富足:禮節和道義的産生以衣食富足為基礎。
13. 禮儀之邦:原指諸侯國會盟時主持盟會禮儀的某邦國。後泛指注重禮節和道義的國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