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浪莎 封面新聞記者 張峥 實習生 周钰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指導開展的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日前揭曉,自小患有腦癱,卻從不屈服于命運,最終站上裡約殘奧會領獎台的川外成都學院學生鄧越,成為了全國10名獲獎學生之一。
鄧越
鄧越獲得的獎牌
自強不息的“飛魚”
2001年出生的鄧越,現為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應用英語學院2020級學生。
因為早産缺氧,鄧越一歲時被确診為腦癱,行走極為艱難。童年時,她必須吃大把的藥,全身紮滿銀針。她曾連續輸液兩個月,胳膊上找不到能下針的地方;她曾接受過兩次複雜的手術,每天要把同個動作重複百遍才能恢複機能,累得汗水浸透衣裳。
但這些治療卻收效甚微,直到遊泳康複的出現。在浮力作用下,鄧越可以完成許多陸地上做不了的腿部動作。小小年紀的她,紮進泳池苦苦求索,命運開始垂憐這個堅韌的女孩——憑借天賦與勤奮,鄧越于2013年入選四川省殘疾人遊泳隊。
鄧越的雙腿無法擺動,全靠雙臂發力劃水,每天訓練6-8小時,遊五六千米,累哭是家常便飯。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鄧越在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狂攬兩金三銀,并打破一項全國紀錄和一項世界紀錄,用實力叩開了國家隊的大門。
為備戰2016年裡約殘奧會,鄧越在北京經曆了長達10個月的封閉集訓,每天訓練近萬米的高強度,每堂課都會掐表計成績的高壓力,讓鄧越全身疼得難以入眠。在教練和家人的鼓勵下,15歲的鄧越咬牙堅持,任汗水淚水融進泳池,最終在裡約拼得一銀一銅,在奧運賽場升起了五星紅旗。
鄧越在裡約殘奧會上獲得獎牌
參加高考 一圓大學夢
當别的隊員利用周末放松時,鄧越卻在媽媽的陪伴下堅持補習文化課。2020年,她在高考中發揮出色,成為了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應用英語專業的學生,如願以償遊向了人生新賽道。
選擇英語專業,是鄧越發自肺腑的熱愛——在國外比賽時,正是這條語言的紐帶,拉近了她與世界的距離。學習語言沒有捷徑,而鄧越的基礎又相對薄弱,她帶着運動員的果敢與堅毅,一點點啃下學習上的硬骨頭,努力追趕其他同學的步伐。教室裡,她總是最早來、最晚走;圖書館裡,也常能看見她背單詞、練聽力、做語法筆記的身影。
為了全方面鍛煉自己的能力,鄧越加入了應用英語學院新媒體編輯部。她揣着采訪本、挎着照相機,參加過迎新晚會、學生幹部培訓、春季運動會、人物專訪等重要活動的報道,她參與編輯的微信文稿,獲得了不錯的浏覽量。同學們都說,和鄧越相處非常融洽,她是一個樂觀開朗、自信自強的人。
從上大學的那天起,鄧越就堅持住集體宿舍,盡量不因身體情況“搞特殊”。她的心底始終有一個強大的信念,“無論是遊泳還是上大學,父母最大的心願是把我培養成一個能獨立生活的人,我不能辜負他們的期待。”鄧越的精神感染着全校師生,2021年5月,學校授予她“十佳共青團員”榮譽稱号。
經過一年的大學學習,鄧越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目前,她已成功赴波蘭留學攻讀本科,學習中歐跨文化研究專業。待學成歸來,鄧越希望依靠雙語優勢和學科背景,在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向世界介紹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為殘疾人發聲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對于殘疾人的身份,鄧越從不避諱,她甚至願意把這段痛苦的經曆化作溫暖的光束,去照耀更多的殘疾人朋友。
2020年10月,鄧越開始參加全國無障礙體驗官培訓,利用業餘時間走訪全國各地,調研無障礙設施的使用情況并形成報告,為殘障人士擁有更便捷的生活貢獻力量,她還計劃盡快考取無障礙督導員證,努力為更多殘疾人發聲。
鄧越關心特需兒童,經常在成都四一六醫院擔任志願者,協助醫護人員引導孩子們完成治療,感同身受的經曆讓她傾情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經驗。
鄧越珍惜運動員時期的榮譽,更感恩從中汲取的寶貴精神财富。2021年3月,她在成都市龍泉驿區迎接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活動中講述《我的冠軍故事》,飽含激情地告訴觀衆,“人生并非有了缺陷就會黯然失色,特殊人群一樣能精彩向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